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911)

  沈庆德等人离去之后,沈华善就更加从容了。每日如常上朝、下朝,处理着中书省的事务,还时不时去集贤殿看看那些年轻的官员们,脸上还是挂着那副和善的笑意。

  就连面对着左良哲,沈华善也能呵呵一笑,仿佛完全不在意左良哲的补刀举动,有一日见到左良哲的时候,还说了这么一句:“左大人也是为皇上为朝堂着想,此是为公之举。以后沈某当和左大人携手,同为皇上分忧解难。”

  大永历朝,中书令和门下侍中都是相互相成的,譬如韦景曜和申科,不但政见相同,私jiāo也甚笃。

  如今沈华善和左良哲分任这两职,倒有了差别,政见不一样,私jiāo更说不上了。不过他们还是有一点相同的,那就是同样为景兴帝所忌惮。

  左良哲听得沈华善这样说的时候,反而gān笑了几声。他没有想到,事qíng会急转直下,兵部官衙再次出现的伤兵,令得沈华善和沈家,逃过了一劫,这令他懊恼不已。

  沈华善看着左良哲的笑容,心中不由得有些好笑。左良哲以为灭了沈家,皇上就只能倚仗左家了吗?殊不知这才是左家的一条死路,尤其是在皇后怀有身孕的qíng况下,左家这样做,会死得快一点。

  这真的是圆滑善钻的左良哲吗?他不可能不知道朝中势力平衡,才是皇上想要的。左良哲这么做,是心中有打算,还是不得已而为之?

  很快,沈华善就知道左良哲这么做的原因了。原来,是和左良哲在陇右道为官的儿子左行安有关。

  如流处的人,已经探听出,左良哲收到左行安的书信之后,在对待北疆局势这一事上的态度就变了,从原先的漠不关心,变成了一定要坐实谷大祖的死罪。

  至于那封书信写的是什么内容,如流处暂且不知道,料定说的,必然是北疆的事qíng,不然左良哲不会有这个转变。

  陇右道?陇右道在北疆边上,难道左行安知道了北疆发生什么事qíng?

  “这个可能xing不大,左行安只是陇右道一个中州刺史,又向来没有军中的资源,怎么会知道北疆的事qíng?”对此,叶正纯是这么看的。

  “说得也是。陇右道观察使是丁文翰,为人实诚。若是知道了北疆出事,必定早已上报朝廷了。”

  沈华善点点头,这样说道。丁文翰都不知道的事qíng,左行安怎么会知道呢?除非……左行安从什么秘密渠道知道了北疆出事。

  秘密渠道,沈华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陇右卫大将军蒋博文。难道蒋博文和左良哲暗中连成一线?

  先有蒋博文传来的紧急文书,然后有左良哲在京兆的加力,不会这么凑巧的。沈华善越想就越觉得是这么一回事。

  看来,如流处要紧盯着蒋博文和左良哲的往来了。只是,蒋博文和左良哲怎么会联系上的?一个是陇右卫大将军,一个是门下侍中,实在想不出又什么勾连。

  再说了,左家乃是当今皇上的外戚,蒋家乃是先帝的外戚,关键是景兴帝不是皇后所出。按理说,蒋家和左家,应该见了面都险阻之色才对的,怎么会联在一起了?

  不管他们是为了什么联合在一起,沈家也要早有准备了。那些前去北疆的官员,还不知道会传回什么消息。若是……若是谷大祖勾结突厥属实,又或者是不好的事qíng,那么沈家必受牵连。

  京兆的风向,必定要有所渲染了,先前jiāo代给退之的事qíng,应该也在开始了吧?沈华善这样想道。

  过了两天,京兆开始流行一个故事,说是流行,是因为似乎一下子,百姓就都知道了这个故事,而且都在说着这个故事。

  而祥和大街的戏台班子,也临时改了戏目,将这个故事搬到了台上演出。铜锣敲打声中,戏子们将那一幕幕qíng节演得震动人心,直让看戏的百姓掉下了眼泪。

  而京兆的茶楼酒肆,也都在当堂位置摆起了阵仗,请来了京兆最出名的说书人,来演说这个故事。醒堂木不住地响起,而茶客酒客们则是惊叹声不断,随着故事波澜而qíng绪起伏。

  从富庶人家到贩卒走夫,从前院当家到后院夫人,都知道了这个故事,还有不少人喟叹道:“真是可怜,真是了不起……”

  不管是惊叹还是落泪,都足可见这个故事感染力之深。能让京兆百姓如此动容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可以名之为《谷郑血泪史》,说的,就是安北都护谷大祖及其姻亲郑家在北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