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945)

  “报!西宁道八百里加急军报!西燕入侵!西燕入侵!”

  就在帝臣都沉默的时候,宣政殿外传来了这样的报告。紧急军qíng,来报者也是没有办法了,军qíng层层上报,直达宣政殿!

  西燕入侵!果真是来了!大永和西燕平和了将近二十年后,再起gān戈!

  第四百七十三章有温qíng

  西宁道传来的紧急军qíng,比景兴帝和朝臣们所能想象的,还要严重很多!

  西燕集结三十万大军,已经压向大永的西宁道边境;而且带领西燕大军的,还是西燕皇帝司马昊!

  司马昊亲征,还是三十万大军,这意味着,司马昊对西宁道、对大永是志在必得!

  三十万大军,这样的兵力压境,西宁卫只有十二万兵马,加上安西都护府,最多只有十七万兵马。大永怎么与西燕对抗呢?

  司马昊自上位以来,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却未尝听闻有败绩。如今他御驾亲征,西燕士兵必定气势如虹。这下,大永危矣!

  不用朝臣们细说,景兴帝也知道兵力的差异,也知道局势的危急。只是一瞬间,他就觉得御座下面长出了针刺,他怎么都坐不踏实。

  你这样的人,怎么配当一国之君?

  蒋太后之前的话语,如滚滚天雷响在他耳际,景兴帝只觉得头疼yù裂。

  “郑棣恒!立刻调兵,对抗西燕入侵!”

  景兴帝说了这样一句无用的话语。就算他不下旨意,郑棣恒也在想着调兵的事宜了。

  岭南道最靠近西宁道,当务之急,就是从岭南道调兵前往西宁道支援。

  陇右道有蒋博文带着十二万兵马谋反,如今西燕又带着三十万兵马入侵。整个大永,已经陷于军事战争中了。

  高耸宏伟的宣政殿内,朝臣们都低着头,每个人都觉得有黑沉沉的乌云压在头顶。

  早朝过后,郑棣恒以最快的速度向岭南卫发去调兵令。这时他并不知道,袁焕早已带着河内道兵将,往西宁道进发了。

  这一切,还是得从沈家接到沈余益的密信说起。

  先前就说过,沈余益知道西燕大军有异动,给沈华善送来了密信,所以沈华善才派人通知许慎行。

  可是没两天,沈余益第二封密信又来了,而且措词紧急:“西燕必侵,早作准备!”

  就是这八个字,令得沈华善连夜召集了叶正纯、俞正楷、应南图等人来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这封密信,是先去到沈则敬那里,才来到岭南道。沈则敬看过之火,火速转至岭南道,并且附信说明了他自己对局势的判断:“调岭南卫,增援西宁卫!”

  沈则敬作为朝廷四品官员,当然知道要调动一卫士兵,基本是不可能的事qíng。蒋博文如果不是趁着突厥入侵这个空子,不是打着谋反意思,也不可能随意动用一卫士兵。

  但沈则敬还是这么说了,这表明他认为西宁道的局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岭南卫的士兵,等不及京兆的调令了,必须马上前往西宁道。

  “敬儿如此说,你们以为如何?”沈华善问着在场的众人。

  “侄儿相信兄长的判断。伯父当游说袁焕出兵,侄儿则带着三千府兵,立刻赶往西宁道。”

  沈则思马上就说回答道。他身为武将,对军事的把握和判断,远远快于一般人。

  在蒋博文谋反消息传来的时候,沈则思很平静,没有想着带着府兵杀回陇右道,他很清楚,如今的他和府兵们,对上蒋博文的十二万人马,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

  陶阳之战,安北府兵能以少胜多,乃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了,才得以成功。那样的胜利,沈则思绝不侥幸再有第二次。

  所以他想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发展壮大自己的兵力,以期与蒋博文有一战之力。

  “孙婿也赞同岳父和叔父的判断。当立刻调兵去西宁道,以防西燕入侵!”

  应南图马上赞同沈则思的话语。事实上,不仅是他自己这么认为,连沈宁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知道沈余益的书信后,沈宁就和应南图说了:“西燕必定会反!司马昊野心甚大,必会趁着蒋博文谋反、河内道水患的时机行事!”

  沈宁的心,剧烈地跳动着,为即将到来的局势担忧。她有此判断,是因为对司马昊此人的了解。能对妹妹都能同下杀手的司马昊,怎么会不抓紧这千载难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