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973)

  随即,她的笑意就隐了下去,眼泪一滴滴就来了。她虽然是庶出,但是也吃过沈余宏带来的知味斋的豆gān,一下子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作出那个物件的喜悦,一下子就散去了,沈宛只觉得心头无比哀戚,除了掉眼泪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此事,你二嫂还不知道,暂且瞒住吧。你姨娘那里,也不可说。待昆州守住了再说!”

  沈则敬qiáng忍着悲痛,叮嘱沈宛暂不可说这事。若是昆州守不住,他们这些沈家人,和沈余宏也是一样的,无谓让沈成氏这些内眷如此伤悲。

  “既然那物件已经作了出来,就可以派用上场了。就算西宁卫和安西府兵集合,也不是西燕敌军的对手。形势虽危急,但不幸中的万幸在于,这是你势起的最佳时刻,也是沈家赢得民望的最好时刻!”

  俞正道肃穆着神色,忽略沈余宏遇难的事qíng,只专注着昆州的局势。

  他是jīng通纵横术之人,更知道有危就必有机,这个危急的时候,就是沈家的机会,而且是沈家千载难逢的机会,不然他也不会千里迢迢赶来昆州!

  昆州这里,有这么多沈家在,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只有守住了昆州,这些人才能保存xing命;只要守住了昆州,沈家的基石就定了!

  “西宁卫最多只会剩十余万士兵,十余万士兵要守住昆州,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士兵、百姓全部用起来,齐心守城!”

  当下,没有别的办法,昆州的士兵和百姓,已经无路可退,只能背水一战,或有可胜的机会,不,是绝对有战胜的机会!

  俞正道相信,岭南道那里有沈华善和俞正楷在,岭南卫必定会出兵援助。如今,只要全城士兵、百姓支撑几天,等待岭南卫士兵前来,那么昆州的局势,就会缓解了。

  “全城的士兵和百姓都用起来?”沈则敬听着俞正道计策,皱起了眉头。这个办法,说起来容易,却不一定会有效。

  昆州的百姓,在知道西燕入侵之后,就已经逃迁很多了,就算是官员,也有人出逃的,这样的百姓,就算用起来,对于昆州的防护来说,意义也不大。

  “你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我相信,昆州的百姓,必会誓死守护家园。民不畏死,城就不可破。你只须将留守昆州的所有人,都用起来,昆州就不会破!”

  俞正道是信心十足的,以沈则敬的才能,将昆州的官员、百姓都用起来,不是难事。只要昆州能撑到岭南卫士兵到来,他们就有了时间。

  沈则敬点点头,相信大舅子的话语。而对于调动官员和百姓,沈则敬心中也有了应对,说起来,这多得如流处在京兆打的那几场宣传战,让沈则敬获益良多。

  随即,沈则敬召集了昆州刺史府的官员,还召集了杨、张两家的老爷子,还有城中德高望重的各行尊,齐聚在空昆州刺史府前,开始了一场声势浩dàng的宣传运动。

  “本官身为昆州刺史,在此誓言:定会守住昆州!守住昆州的父老乡亲!绝对不会离开昆州!本官,愿与昆州同生共死!”

  沈则敬这一番话语,掷地有声,回响在昆州府衙前面,集合的各官员、各大商家、普通百姓们,都静听着这番话语。

  “老朽也七十有余了,也绝对不会离开昆州!我杨家的子弟和钱财,都会跟随刺史大人,共同抗击西燕!”

  人群中,有个老者这样说道,正是昆州杨家的杨老爷子。他说出的话语,就是杨家的选择,表示与沈则敬共同进退!

  随即,张家、huáng家也表示,绝对不会离开昆州,定会支持沈则敬。

  而文镇药市行会的八大药商们,则扛出了“天下第一行会”这个御赐匾额,表示昆州就是药市行会的根,他们已经离开文镇,就绝对不会离开昆州!

  人的意向,是被会感染的,这些表态的人,都是在昆州有极大影响的,他们都选择了与沈则敬这个昆州刺史一起,共同守护昆州,那么其余的官员和百姓的心,也都被激扬了起来。

  “那么,西宁卫十万士兵,也会和刺史大人一样,一定会守住昆州!”

  就在人声鼎沸的昆州刺史府门前,响起了一声高喊,随即,浩浩dàngdàng的马蹄声不断响起,十万士兵正在不断地赶来,原来是彭瑾带着西宁卫从驻扎地赶来了。

  为首的几骑,正是沈则思、应南图等人。他们气势凛然,有巨大的震慑力和安全感,让这些官员和百姓都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