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992)

  横空出世的胡弩chuáng,连同昆州的守城弩chuáng,守护了昆州;弓弩等jīng良的武器,使得西宁卫杀敌之力增qiáng;沈则敬的碧云骢,极大地鼓舞了西宁道官员和百姓的勇气;西宁商路,使得岭南卫援兵能够迅速赶西宁道……

  如此一想,他之前所想的沈家“大逆不道”,竟然都是为了西宁道的太平和乐?

  袁焕的脸色,忽红忽白,几度变换。这样的袁焕,让沈则敬和俞正道松了一口气。

  “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不得已而用之。用之而为民,大义也。大将军以为此理对否?”

  俞正道又再发问。所有的铺势和起事,都是出自大义,才会成功,才得民心。这个基本的道理,俞正道、沈则敬等人是一直坚守的。

  “沈家有兵者凶器,却不攻无过,不杀无罪,反而护佑西宁道。若没有沈家,大将军以为西宁道还可守乎?”

  俞正道第三问,语气严厉。没有沈家的谋划和坚守,没有沈家说服岭南卫提前出兵,西燕敌军早就踩平西宁道,西宁道百姓或已成为秃鹫口食了。

  哪里还能在这均安楼之中谈论对错得失!

  说到底,西宁道的太平,靠的是以沈则敬为首的沈家人的努力。这一点,他要清楚告诉袁焕!

  听了俞正道这三问,袁焕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俞正道说的没有错,但是沈家这样的谋划,非是人臣所为,乃是大逆不道!

  见到袁焕的脸色,沈则敬反而一笑,目露自得威严。

  “物先自腐,而蠹虫生焉。须知王朝气数、天命所归,却不是我等可以阻止的。大将军以为沈家大逆不道,我却认为沈家是天命所归。如果大将军不相信,且等朝廷旨意来,大将军就知道了。”

  沈则敬慢悠悠地说出这句话。

  朝廷旨意来?这是什么意思?袁焕一下子不能反应过来。

  这下,轮到俞正道笑了。随即他说出来的话语,掷地有千钧力:“若我没估错,朝廷旨意来,沈家与大将军都是死罪!”

  在袁焕提前出兵的那一刻,他就和沈家联系在一起,朝廷的旨意,不过是明证这一点罢了。袁焕知道不?

  什么?皇上怎么会有这样的旨意?袁焕再次变了脸色,沈则敬的深意,他当然清楚。

  洗湿了头,只能向前了?

  第四百九十六章灾星

  京兆皇城中,是一片愁云惨雾。

  紫宸殿中,时不时会传出皇上心qíng不佳的消息,不管是宫女还是内侍,都是小心翼翼的。

  两个新上任的殿中丞,每日在紫宸殿伺候都是战战兢兢,生怕皇上心qíng一个不好,就会殃及到他们。

  这也难怪他们如此心惊,先前有几个内侍,因为一点小事就被皇上杖杀了;就连门下侍中左良哲和司农卿雷致远都被皇上训斥了两次。位高的官员尚且如此,他们这两个五品官,会受到殃及,又有什么出奇的?

  谁叫景兴帝最近心qíng不好呢?大永的灾难事,是一件接着一件,从各地送进京兆的,都是坏消息,没有一件乐事。

  北疆和陇右道,已经被蒋博文占据,整个陇右卫,竟然唯蒋博文马首是瞻;北疆和陇右道的官员,不是投向了蒋博文,就是被蒋博文所杀;至于这两地的百姓,都是蜷缩成一团的,主位的那个是谁,他们其实也不关心,有“蒋氏王,大永亡;蒋氏出,万民实”这样的传言在,只要不妨碍到他们的xing命就可以了。

  可以说,这两地乱得不成样了,陇右道的消息,都被蒋博文控制了,京兆知道的消息,也不准确。

  兵部已经调配了关内卫前去平乱,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什么捷报传来,甚至有了几次败仗。关内卫大将军严律政亲征领兵,却是敌不过彪悍的陇右卫士兵,损伤也颇为惨重。

  兵部尚书郑棣恒已经出了调令,着剑南卫前去援助关内卫,以遏制住蒋博文的攻势。剑南卫尚未靠和关内卫汇合,如今形势如何还不知道。

  这仅是其一,其二还有来自河内道的噩耗。河内道观察使范载常,已经送来了好几封急信,道是河内道洪水加剧,水灾已然可见,向兵部和户部申请援助。若是河内道再有当年的台前水患,河内道好不容易平定下来的局面,必定会毁于洪灾了。

  但是这几封急信,景兴帝根本无暇顾及,因为还有另外一个消息,让他心神震动作如针毡。西宁道早前传来的消息:西燕皇帝司马昊带着三十万大军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