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望竹轩里,却是再也没有那个高大的身影。
阿桔躺在被窝里,抱着赵沉的枕头,半夜睡意也无,脑海里是认识赵沉后的点点滴滴。想着想着,外面响起丫鬟起早的动静,阿桔看向窗外,好像没过多久,天渐渐亮了起来。
今日将是第一次,她独自去荣寿堂请安。
~
荣寿堂内,秦氏早早就到了,接过大丫鬟的活儿,亲自服侍太夫人洗漱梳头。
太夫人从镜子里看她,漫不经心地道:“今早怎么这么孝顺啊?”
秦氏小心翼翼将赤金簪子cha好,又替婆母戴上抹额,这才笑道:“承远今日出发了,我想啊,最喜欢的长孙不在家,娘肯定一时无法适应,便准备替承远把他的那份孝也尽了,哄娘开心。”
太夫人扯了扯嘴角,扫了一圈,等几个丫鬟都下去了,盯着秦氏问:“我听丫鬟说允廷这阵子都歇在前院,你们两个闹别扭了?整整三个月了吧?你到底做了什么惹了他,竟能让男人这么长时间不踏足后院?”
秦氏的脸一下子就白了,不用装眼泪也滚了下来,一边拿帕子抹泪一边诉苦道:“娘,我什么都没做,是侯爷还想着那人呢。以前承远不在家,他压在心底,现在承远回来了,日日都能见着,侯爷好比睹物思人,又记了起来,跟我说以后再也不踏进后院了。娘你帮我劝劝他吧,人死不能复生,侯爷一直沉浸在过去,对身体也不好啊……”
儿子要是听她的,还有这个蠢妇什么事?
太夫人恨铁不成钢地瞪了秦氏一眼,“你要是够好,允廷也不会惦记一个死人,自己抓不住男人的心就不要怪命不好。”
秦氏只不停地抹泪。
“别哭了,一大早就来我这里哭,存心找晦气是不是?”太夫人没好气地打断她,想了想道:“你也是傻的,允廷只有承远一个儿子吗?承安聪慧懂事,你把承安照顾好了,允廷见了自然高兴。”
“可承安根本不养在我身边,他再好侯爷也不会记到我头上啊。”想到儿子满月后就被抱走了,她只能每月见两次,除了每月初一十五可以一起说说话,平常只有在荣寿堂匆匆看一会儿,秦氏的眼泪又涌了上来。若不是侯爷的确将儿子养得招人疼,她都难以想象这么多年自己得如何熬。
太夫人看她哭哭啼啼地就来气,“承安不在你身边,那你不会想办法让他到你那边住段日子?如此承安有个头疼脑热的,侯爷知道后不就得去你那边瞧瞧了?”若不是两个姨娘胆小早就被儿子吓破了胆子,丫鬟们近不得儿子的身,整个侯府只有秦氏凭借儿子还有几分翻身的可能,她才不会费心提点她!
秦氏茫然地放下手,望着太夫人,本想问到底是什么办法的,对上太夫人不满的眼神,她讪讪地闭了嘴,心思却转了起来。让儿子去惟芳园住?以前还真有过两次,都是儿子生病想她,侯爷便命人把儿子送了过来。这两年儿子越来越懂事了,就算病了也不会找她,不过,如果她跟儿子说她的苦衷,儿子肯定会配合她吧?
仿佛云破日出,秦氏的心瞬间明朗起来,感激地扶着太夫人去了外间。
小辈们已经都在外面等着了。
赵沂坐在阿桔身边小声打听兄长是什么时候走的,对面赵清赵涵在讨论一段文章,赵允廷早就上朝去了,并不在。见太夫人出来了,阿桔忙领着赵沂站了起来,笑着朝太夫人问安,赵沂比她多了一句,因为她还要朝嫡母秦氏见礼。
太夫人点点头,在矮榻上落座,身边丫鬟有条不紊地送手炉端茶水。太夫人喝了一口热茶,然后捧着手炉,目光就落到了阿桔身上,“承远几时走的?”
阿桔起身,把送赵沉出发时的事都说了。
太夫人便对赵清赵涵道:“看见了没?你们大哥这个前程也不是好赚的。你们俩在家读书就行了,风chuī不着雨打不着,你们大哥却得披着星星出发,大半夜的去chuī冷风,恐怕这一路都得这样,所以你们要惜福,早点考个功名出来。”
赵清起身,郑重回道:“祖母训诫的是,孙儿一定刻苦读书,不负父亲先生栽培祖母厚望。”
赵涵也说了同样的话。
赵清虽然是庶孙,胜在容貌肖父,生的也是温文尔雅,又是她身边丫鬟生的,太夫人对他虽没有对赵涵好,也不曾给过冷脸,笑眯眯让两人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