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避开她目光,将杯中酒缓缓饮尽,心中方始平静。
“你已见过诚王,想必知道他身份。”
仿佛看穿她疑虑心思,不待她问,晋王已开口,“皇叔与父皇同是高氏太后所出,如今父皇贵为至尊,皇叔却形同废人,太后也在行宫幽禁多年。你见过皇叔的脸,很是骇人罢?”
昀凰默然点了点头。
“那是拜皇后骆氏所赐。”晋王淡淡道,“骆后还是骆妃之际,讨得皇太后欢心,挑起太后与皇后元氏的怨隙。待元皇后抑郁而死,骆妃为后,一心执掌六宫大权,yù取高太后而代之。太后被自己提携之人反噬,败在骆后手里,一蹶不振……当时骆后无子,我母妃身份低微,恰又失宠,骆后便qiáng行将我过继了去,再将母妃毒杀。”
他语声平静之极。
昀凰垂眸听着,同样的平静,不曾抬一下眸子。
眼前却恍惚浮起辛夷宫前浸满鲜血的玉砖,扑杀在囊中的幼儿,鲜血漫过每一条砖fèng,勾画出弯弯曲曲图画。没有人会比她更明白他说出的每个字,也没有人像她此刻一样痛楚,为那个早早失去母亲,被迫寄人篱下的孩童。
何其有幸,她的母亲至少还活着,还能与她相依为命至今。
“她以为这秘密我永远不会知晓。”晋王淡淡地笑,“一生一世认她为母。”
然而她从不曾将他当作儿子,外人所见的母慈子孝、恩宠殊厚,都是做戏。她令他长出羽翼,再将这羽翼捆扎,以供她驱策驭使。如今瑞王一死,她没了依靠,多年苦心经营化为乌有,仅存的指望终于落在他身上。
“你有了新的盟友。”昀凰终于开口,娓娓道,“皇太后忍受这些年的怨气,也该扬眉尽吐了。”
元氏皇后死在太后手里,无论如何,高太后也不愿看到她所生的太子登基。
晋王所剩的对手,只余皇太子一个。
骆后大势尽去,已不配做他的盟友。
什么也不必说,她已懂了。
晋王深深看她,全不掩饰眼中激赏之色。
昀凰也默然凝视他半晌,终是摇头笑叹,“你究竟骗了多少人,骆皇后与东乌桓,偏偏都信了你……”
乌桓王妃,从前的长乐公主,她的异母姐姐。身为郭后长女的华琛,远嫁乌桓和亲,如今挟制年迈的乌桓王,一手把持权柄。郭氏叛党等一gān逆臣逃入乌桓,为她所收留,图谋东山再起。乌桓王妃更是一心复仇,对少桓恨之入骨。晋王假意邀她联手攻打南秦,自然一拍即合,顺顺当当踏入他布下的圈套。
“至少,我不曾骗过你。”晋王的声音柔和,仿若一声叹息。
昀凰望着他,一时竟有些萧瑟,分不清心中是何种滋味。
四目相触,她眼里似有薄雾,他目光却如chūn水。
“何其有幸,这一路盲聩而来,我竟不曾被人骗了去。”昀凰自嘲地笑了,唇上依然苍白,紫貂裘不知何时已滑落肩头。晋王看着她,倾过身来,将她貂裘拢起。
昀凰眉睫一颤,浓重yīn影旋即覆下。
他的确不曾骗她,只是一直隐瞒了她,那也怪不得他。
这世上谁都可以对她隐瞒,唯独有一个人不能。
晋王看透她心思,缓缓说道,“我曾答允过,在你安然抵达之前,绝不透露乌桓之谋。”
昀凰缄默,胸口似有什么在抽缩,钝钝木木不知疼痛。晋王的语声却是如此清晰,一字字传入耳中,“乌桓灭国之后,疆土二分,秦齐取南北各半。其中八百里殷川沃野,横亘秦齐之间,那便是你日后的封邑。”
“封邑?”昀凰心神剧震,眸中晶辉碎溅。
“这便是我与他的约定。”晋王深深看她,“昀凰,自此之后,你再不是无依无势。”
昀凰茫然睁大双眼,仿佛一个字也没听懂。
晋王神色复杂莫名,既庄重且慨叹,“他以疆土赠你,你便是封邑无冕的女帝。日后或去或留,都有安身立命之地……他为你设想十足周全,若论慷慨,纵是帝王也罕见。”
昀凰定定听着,脸上血色褪尽,仿佛已是痴了。
“封邑,我要封邑何用?”她只喃喃自语。
宁国长公主遇刺死在行宫,世上已没有华昀凰,谁去领受这封邑,谁得享八百里殷川,与她有何gān系。她只愿做一介无名女子,悄然归去故国。
可他,设下这深谋远虑,往后种种都为她设想周全。
唯独,没打算让华昀凰死去,也没打算让她回去。
那日辛夷宫中,他笑着说,“若迟了,便再不许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