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_作者:周浩晖(32)

2016-10-08 周浩晖

  沈飞哈哈一笑,用手指了指那盒臭豆腐gān,直咧咧地说道:“这个留下,我和她进去,你选择一下吧?”

  老杨头重重地叹了口气:“一个酒鬼面对沈飞炸出的臭豆腐gān,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看着老杨头那种万般无奈的表qíng,徐丽婕忍不住问道:“你放我们进去了,回头领导找你的麻烦,你怎么办呢?”

  老杨头翻了翻眼睛:“找就找吧,反正有这盒臭豆腐gān在,到时候我也不会知道了。”

  “因为那时候,他肯定已经喝醉了。”沈飞帮着老杨头补充了一句。

  瘦西湖畔,廿四桥边。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俏丽的风姿异于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她湖道修长,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蜿蜒曲折,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秀的神韵。曾有人说,若把杭州西湖比作是雍容华贵的杨贵妃,扬州瘦西湖则可比为汉代能作掌上舞的赵飞燕,其清瘦秀气,可见一般。

  瘦西湖景中有景,园中有园,任一座亭台楼榭,均是错落有致,别具风韵。不过在这阳chūn三月之时,瘦西湖上最值得一赏的景色,非湖岸两侧的沿堤垂柳莫属。那满树的盈盈细枝如同江南女子的长发一般,或轻轻浮于水面,或悠悠飘于风中,婀娜多姿,风qíng万种。

  这样的美景,再加上皓月当空,夜色朦胧,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未饮先醉?

  所以,要设宴请客,只怕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了。

  约定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徐叔等人已经在桥边等待了近半个小时,设宴的姜山却仍然不见踪影。

  “这姜山怎么还不来?桥边也没个人接待一下,真不是待客之道。”陈chūn生晃着脑袋,不满地发起了牢骚。

  徐叔往陈chūn生身旁靠了两步:“陈总,你和这个人是怎么认识的?jiāoqíng如何?”

  “其实没有什么深jiāo,就是生意场上朋友给介绍的。这次他正好来扬州,我就邀他做客,想顺便洽谈一下在北京合资开店的事宜。”

  “哦?”徐叔眉头微微一皱,“这么说,他不是你请来的?他来扬州是另有其事啰?”

  “嗯,具体为什么而来,我倒是不太清楚。”

  “呵呵。”一旁的马云捋了捋胡须,用手指着远处蜿蜒曲折的湖面,语带双关地说道:“诸位请看那边,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

  众人顺着马云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左首边的河道拐角处隐隐有灯光映出,随着那灯光越来越亮,一艘jīng致的画舫从河道另一侧施施然拐了出来。原来灯光就是从这艘画舫上映出的。

  那画舫通体纯木而制,白窗红舷,古色古香。船头撑篙的女子梳着高高的发髻,身穿蓝底碎白花的单袄单裤,也是一副古朴的打扮。

  画舫推开碧波,向着廿四桥所在的方向缓缓而行。船舱门口人影一晃,姜山从中走了出来。只见他上身穿一件纯白的羊毛体恤,配一条水蓝色的牛仔裤,与昨日相比,少了一分儒雅,但却显得神采奕奕,充满了活力。

  在一片璀璨的月色中,姜山眺立船头,朗声吟诵道:“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糙未凋。”

  姜山念的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首描写扬州廿四桥的名作。这首诗千古流传,不知引发了多少人对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翩翩联想。姜山应景感怀,吟完了前两句,略做停顿后,正想继续时,忽听得岸上有人抢先接过了下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chuī箫!”

  声音是从徐叔等人身后传来,姜山和众人一同循声看过去,只见沈飞正笑嘻嘻地从湖边的一条小径中走出,徐丽婕跟在他的身后,也是一脸盈盈的笑意。

  凌永生惊讶地看着两人:“你们也来了?你们怎么进来的?”

  徐叔苦笑着摇摇头:“那还用问,九成九是沈飞显的能耐。”

  沈飞嬉皮笑脸地抱了抱拳:“嘿嘿,谢谢徐叔夸奖。”然后抬头,对着船上的姜山说道:“姜先生,我们不请自来,你那道筵席,不介意多加两双碗筷吧?”

  姜山呵呵一笑:“飞哥说话太客气了。两位一个是扬州城最好的菜头,一个是‘一笑天’的老板千金,都是我求之不得的贵客啊,何必见外呢。”说话间,那画舫已经稳稳地靠岸停下,姜山做了个礼让的姿势:“让诸位久等了,请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