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纪事_作者:非言非默(152)

  景帝回朝以后就被政事缠身,再加上在外的这几年卫衍行事越发稳重,对着外人很有些gān练的唬人模样,以至于过了好久他才发现卫衍的异样。毕竟,稳重和小心谨慎、循规蹈矩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若不是枕边人,若不是卫衍在他面前还装不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派,他大概会被蒙蔽更久呢。

  卫衍肯在外面稳重处事,行事前用他的稻糙脑袋多考虑几遍再做,这样的好事景帝是很欢迎的。但是若卫衍在他面前也稳重起来,凡事要考虑再三才出口,做什么都小心翼翼地就怕一不小心会犯到他的忌讳,这就让他极其不悦起来。

  说实话在云城的那三年,殚jīng竭虑,很是辛苦。不过当时外敌在前,云城里面又经常有夷贼闯入,卫衍忙于巡防守护,根本就没空和他闹些有的没的,偶尔闲下来也会乖乖陪在他的身边,虽然因为御驾在外,一切仪仗从简,很难做到严密隔离,亲热很不方便,常常做到一半因卫衍发现有人靠近而糙糙了事,但是景帝却觉得这日子过得比任何时候还要舒服。

  可是,一回到京城,一切好像又回到从前。不,比从前还不如。至少以前,卫衍不会在说话前想了又想再开口,也不会明明满腹心事还要装作没事的样子。

  “卫衍,朕不是你肚中的蛔虫,猜不到你在想些什么。你有心事要对朕说知道吗?”景帝想不出自己做了什么要让他忌惮到这个地步,实在是对这个样子的他非常无奈。对这个人打又舍不得,骂也舍不得,只能哄着让他开口。

  “臣没事。”卫衍在皇帝胸前靠了靠,努力想要搪塞过去。

  他担心的事,怎么能对皇帝明言?难道他要问皇帝是否在忌惮他卫家权势过盛,所以才对他封爵以后没有开府之令吗?这种问题,除非真的是脑袋被驴踢了,否则的话怎么也不会问出口来吧。

  第68章冤案

  景帝那夜随口道来要为卫衍新建一座永宁侯府实际上不能算是哄骗他的谎话,第二天内务府就接到了筹建新侯府的旨意。不过,因为景帝的chuī毛求疵,导致这件事qíng的进展异常缓慢,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过去,单单是选址都没能定下来,其他的事就更不用提了。

  卫衍一开始还很有兴致地和皇帝讨论他的新府邸到底要座落在哪里为好,还在皇帝的撺掇下于公事闲暇之余陪皇帝一起溜出宫去实地考察,不过接下来在被皇帝因这个理由否决那个理由推翻多次后,热qíng迅速减退,过了三个月基本上什么意见也没了,只求皇帝能早早做出决定把地方定下来,好歹能让他看见一丝动土开工的可能。

  整个chūn天君臣二人就在有关新侯府的种种设想中渡过,日子于他们二人始终是悠哉游哉着缓缓过去。

  天启七年的chūn末对很多人来说是灾难的开始。

  chūn末,朝廷收到消息,说荆州有幽王余孽作乱。

  这场动乱其实波及的范围并不广,因发现得早,动乱爆发地官府反应迅速,很快就调军镇压下来。但是这场动乱的后果却影响深远,在随后的几年,陆续有朝臣被牵连,最后砍下的脑袋,或许并不比“逆王案”风波初始少多少。

  此事首当其冲的就是荆州知州。幽王余孽在荆州隐藏了数年,招兵买马,收拢人心,犯上作乱,荆州知州事前没有察觉一丝异样,事后又没能将逆贼一网打尽收拾gān净,怎么样都逃脱不了被朝廷治个玩忽职守之罪。而知州以下的官员,也因种种原因,很快就被牵连进来。

  虽然这桩案子闹得动静挺大的,但是与卫衍,与卫家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卫衍的日子还是如往常那般琐碎而平淡的一日日过下去。

  那年入秋以后,卫衍又一次被皇帝赶到了西山行宫静养。卫衍现在领的已经不是闲职,若是像以前那般动辄消失个数月,他下面的那些人怕是要乱套,所以他坚决不同意皇帝的做法。好说歹说之下,皇帝最后让步,让他去住上十天半月意思意思就算数。

  卫衍是在西山行宫见到方明生的。方明生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他只是荆州合丰府垅安县的一名清贫书生。一介布衣,要想进入皇家禁地,接近堂堂永宁侯并不是易事,但是有卫家子侄相陪的时候,这事就变得容易了。

  在见过方明生的那一夜,卫衍彻夜没有合眼。第二日,他回到了京城。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景帝见到他有些讶意,按他们说定的卫衍至少还要在西山行宫住上十来天,不明白他为何突然回京,“难道说是想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