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纪事_作者:非言非默(27)

  至于河西卫家,景史正传的世家里面为河西卫家单独列了一章。

  河西卫家起于高祖时,至烈帝朝最盛,其后荣宠不衰延绵数百年。

  景史上花费众多笔墨描写高祖时的河西卫家及景烈朝后河西卫家的尊荣,但是对于河西卫家在景烈朝崛起的原因,景史上语焉不详。卫家家史上倒提到过那么一句,卫家盛于“逆王案”,亦因“逆王案”数度沉浮。

  至于对在景烈朝大放异彩奠定河西卫家望族声势的卫氏七子,亦只有寥寥数语提到,不过后面的列传中却为卫氏七子单独开了一个篇章。

  让我们翻到卫氏七子列传,前面的关于六子的地方一扫而过,直接往后面看。

  卫衍,字延之,忠勇侯卫靖第七子,母柳氏……隆盛五年随侍帝左右……甚得帝宠……

  景史上的“甚得帝宠”这四字其实很稀松很平常,很多天子近臣重臣都会在盖棺定论的时候得到这样的评价。但是这四字评价放到卫衍身上,显然与史实稍有些出入。至此,景烈帝篡史的行为昭然若示。

  至于原因吗?

  冥冥之中,似乎传来那位站在至高处的帝王的叹息声,慢慢消散,终无处可寻。

  然而对于最终被这样盖棺定论的这位,若有得选择,比起“甚得帝宠”这样的评价,或许“不为帝喜”更轻松吧。

  第8章行宫

  不过,当是时,皇帝陛下的心qíng就是真面目被bī着自我揭露以后的恼羞成怒以及对于自己为何会烦躁不安以至于做出那种承诺的深刻反省。

  而卫衍,在他被皇帝陛下弄到昏睡过去再次醒来后脑子一直处在混乱的状态。皇帝陛下的话重新让他看到了解脱之日的到来萌生了新的希望,但是,有这么一块香馍馍吊在鼻子前方,如果不去想方设法伸长脖子去够着它简直是qiáng人所难。

  自然,卫衍醒过来之后最首要的事莫过于是推敲吃到这个香馍馍的方法,可惜,方法是很多,偏偏每一个都会有弄巧成拙的可能xing。

  等朕厌了就放了你。

  就算卫衍再愚笨,他也明白那个“厌”是指“厌倦”并非指“厌恶”。皇帝陛下承诺有朝一日对他的身体失去兴趣,厌倦了会放了他,而若有那么一天对他这个人厌恶了会怎么处置可没有说。

  人在很多qíng况下会自然而然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厌倦某人某物某事,比如说一个人喜欢吃大鱼大ròu,然后他日日吃月月吃年年吃,有那么一天就可能会突然厌倦了大鱼大ròu而想要去尝尝清粥小菜,当然怎么吃都不会厌倦的人也有只是很少而已。但是在极端的qíng况下则会跳过“厌倦”直接转化为“厌恶”,比如说那个喜欢吃大鱼大ròu的人在吃得很饱的qíng况下被人用刀子指着继续填鸭似的往肚子里面塞那些大鱼大ròu吐了再塞塞了再吐,不用一天,他恐怕就会对那些大鱼大ròu产生厌恶感。这里面的度很难掌握,卫衍自认他没有这个本事拿捏其中的分寸。若是面对普通人,就算过了也无所谓,但是面对的那个人是君王时,一字之差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随侍在皇帝陛下跟前数年,当然清楚皇帝陛下厌恶的是什么事,但是要让皇帝陛下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产生厌倦的感觉又不至于直接恶化成厌恶,卫衍愣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一个不着痕迹的好方法。

  自作聪明,恃宠而骄,主动邀宠这些方法他不敢轻易尝试,就算想试也没有机会。“自作聪明”需要机会,“恃宠而骄”也需要机会,况且他对他上次闹市纵马被参,皇帝陛下虽然将弹劾他的奏折留中不发,却依然狠狠惩戒了他一番的事还心有余悸,怎么敢轻易尝试?

  至于“主动邀宠”嘛,此事根本不能由他决定。什么时候抱他,怎么抱他,抱到何种程度,向来是由皇帝陛下独断专行,由不得他置喙半分,又何来“主动邀宠”一说?

  至此,卫衍对鼻子前方的那个香馍馍处在可望而不可及的状态,虽满怀期待,却有心无力。

  一个是真面目被揭开后的恼羞成怒看什么都不顺眼时不时的想要找麻烦,另一个是对眼前的香馍馍求而不得时自然而然产生的小心应对曲意奉承,再加上山中不知岁月逝的写意风流,这短短的几日就过得颇有些荒yín无度。

  那几日,皇帝陛下既然存了找茬的念头,自然随便挑挑就能找出错来,卫衍动辄得咎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