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这样昏君_作者:时久(7)

2016-10-07 时久

  说到这个,朕这么风流这么渣,还有隐疾,后宫那么多妃子,怎么就没一个出轨的呢?

  古往今来盼着自己戴绿帽喜当爹的皇帝,朕大概是独一个。

  宰相又问:“听说三月前陛下同意了太后之请,要把陇西王召回京师?”

  “啊?”

  朕这一声“啊”bào露了朕的无知。

  昨天恶补的功课全白费了。

  宰相用一种“我就知道我一走你就得给我捅娄子”的无奈眼神看着朕。

  朕觉得他甚是无礼僭越。

  于是朕反问:“有这回事?”

  宰相看朕的眼神更无奈了,还有点恨铁不成钢的痛心。

  但这事朕真没印象。

  宰相说:“镇边大吏回朝,自然要陛下钦命恩准,难道太后还能矫诏传旨?”

  朕一脸茫然地看着他。

  宰相还没有放弃朕,温言软语、循循善诱地问:“陛下仔细想一想,三个月前,太后有没有拿过什么东西给陛下盖章?”

  语气宛如教育一个智障。

  可气的是这种教育智障的方式居然奏效了。

  朕想起来了。

  三个月前,太后确实拿过一张纸给朕盖章。

  太后的说辞是,她的姐姐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怕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有生之年能再见儿子一面,让儿子回来给她送终。她的儿子,也就是太后的外甥,投身西部大开发,为国奉献、吃苦耐劳、舍小家为大家,已经十几年没回过家了。

  朕一听,这是国家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公仆啊,必须答应。

  朕也不敢不答应。

  因为那会儿朕初来乍到,还没适应新环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露馅,都不敢吱声说话,假装着凉嗓子失声,和宫女太监都是嗯嗯啊啊比划着jiāo流的。

  朕就指了指御案上的玉玺,让太后自己拿去盖章。

  现在朕理清楚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融会贯通了。

  朕的感想有点复杂,既气愤又感慨。

  气愤的是太后歪得一手好重点,她这个外甥,就是陇西王。

  明明是个王爷,卖什么苦qíng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哪个苦哈哈的底层公务员。

  感慨的是,太后都把朕的玉玺拿到手了,居然没玩什么猫腻,就盖了这一个章,又送回来了。

  朕不知该说她jian诈还是实诚。

  陇西王能封王,当然不仅仅因为他是太后的外甥。

  说起来朕要叫他一声皇叔。

  上溯四五代,我们俩是同一个祖宗。

  太后的姐姐,生出了朕的皇叔,这辈分有点乱。

  不过古人动辄一生十几个孩子,从十几岁生到四十几岁,孙子比小儿子大的事很常见,不足为奇。

  何况朕和陇西王都四五代传下来了。

  朕还有个才三岁的远房叔公呢。

  总之陇西王就是个比较有出息的宗室,外加太后这根裙带。

  那又怎么样呢?

  朕发动朕从宫斗文里学来的仅有的一点点政治智慧,觉得太后总不可能想废了朕改立陇西王当皇帝吧。

  毕竟朕才是她的儿子,陇西王只是外甥。

  虽然朕并不是她的亲儿子,外甥却是亲外甥。

  据说野心勃勃的太后都喜欢立一个好控制的傀儡皇帝。

  朕很好控制啊!太后应该很喜欢朕才对!

  朕唯一的缺点就是生不出儿子而已。

  虽然这个缺点对皇帝来说确实很致命。

  但太后并不知道啊!

  宰相说:“陛下自三月前起龙体不预之事,除了冯太医,陛下还跟谁说过?”

  好吧,在外地出差的宰相都知道了,太后肯定也知道了。

  这不能怪冯太医不够忠心嘴巴不够严实。

  朕每次召他来问诊,都把门窗大开,门外排上一溜儿的太监宫女。

  带长舌八卦碎嘴属xing的优先。

  朕恨不得张个皇榜昭告天下朕不举。

  不然朕哪能安安稳稳守身如玉地过完这三个多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朕安安稳稳守身如玉地过了三个多月。

  现在麻烦来了。

  朕要被人从龙椅上拱下去了。

  第四章

  其实在被人从龙椅上拱下去和跟妃子们困觉生儿子之间,朕宁可选择被人从龙椅上拱下去。

  但是这话不能跟宰相说。

  说了朕怕他现在就把朕从龙椅上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