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口,李小幺转头打量着看起来几乎没什么打斗痕迹的城门和城门内外钉子般钉着的黑衣兵士,轻轻松了口气,看来,楚州损伤并不象想象中那么重,进了城门,城里处处青烟袅袅,李小幺心里一沉,走了几十步转了弯,李小幺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还闪着火星、冒着青烟的崭新废墟,废墟间仓惶恐惧的人影时隐时现,李小幺心里紧成一团,急转头看着拱卫在周围的虎翼军将领,象苏子诚说的那样,血凝在他们脸上脖子间,黑衣黑甲上看不出血渍,只看起来湿漉漉的,李小幺到嘴的话硬生生咽了下去,不能怪他们,若再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也许他们就活不到现在了。
李小幺转头看着苏子诚低声问道:“我的人什么时候能进楚州?这城里……这天热成这样,越快越好。”苏子诚忙转头看向东平,东平笑着答道:“午前就启程了,前半夜肯定能赶到。”李小幺‘嗯’了一声,苏子诚扭头看着四周说道:“让南宁带几个人过去帮你,也不急,你别累着。”李小幺呼了口气,转头看着南宁吩咐道:“去知州衙门看看,把活着的官吏衙役统统找过来。”南宁答应一声,带着几个小厮,问了路,往楚州衙门奔去。
旁边的虎翼军领拱手笑道:“爷、五爷,史国柱和知州吴承善现都押在制置使衙门,知州衙门烧了大半,不大好用。”苏子诚‘嗯’了一声,李小幺笑着点了点头。
一行人直奔制置使衙门,衙门后就是史国柱的居处,史国柱家眷并没有跟来楚州,府里只有两个妾侍随过来侍候起居,这会儿早就被关押起来,东平带着人赶紧进府清理打扫各处,苏子诚和李小幺在衙门口下了马,苏子诚转头看着李小幺低声说道:“先见见这两人?”李小幺忙点了点头,两人一前一后进了衙门,片刻功夫,几个黑衣卫拎着史国柱和楚州知州吴承善扔到大堂上。
李小幺仔细打量着两人,史国柱四十岁左右,身形微胖,面容白净文气,留着两三寸长的胡须,一件鸦青长衫,青布包头,除了被捆处衣服皱得厉害,旁的,竟是一派gān净整齐,李小幺看的无语,这史国柱倒真是儒将的厉害,吴承善站在史国柱旁边,鄙夷的瞄着他,往旁边挪了一点点,又挪了一点点,李小幺满脸兴致的看着他,也是四十岁左右,穿着件本白竹布长衫,人显得过于gān瘦了些,头发花白,用一根乌木簪绾着,脸上皱纹深刻,目光清而厉,看着就是一幅清官相。苏子诚从北庆手里接过折扇摇着,悠悠闲闲的看着李小幺打量两人,李小幺细细看了一遍,转头看向苏子诚,苏子诚努努嘴,示意她问,李小幺笑着转过头,越过史国柱,看着吴承善笑问道:“吴大人请坐。”小厮立即送了只凳子过去,吴承善用眼角瞥了李小幺一眼,背着手缓缓侧过身子,昂然望着屋梁。
苏子诚挪了挪坐舒服了,一脸兴致的看着吴承善,等着看热闹,李小幺也不在意,一面看着淡月沏了茶上来,一边笑着说道:“楚州城的qíng形,吴大人可知道?”吴承善昂着头一言不发,李小幺也不管他,自顾自接着说道:“看来你是不知道了,我跟你说说吧,从北门进来,处处青烟,沿街房屋十有二三烧塌毁损,照看到的估算,这楚州城内百姓,受难户数十之二三,现如今最要紧的,是赶紧救济百姓,施药放粮,安顿无家可归之民,这楚州城共有多少户?”李小幺看着吴承善问道,吴承善喉咙动了动,紧紧抿着嘴,还是一言不发,李小幺叹了口气:“看来你也不知道,有史将军这样的驱将士送死将军,有你这样的三不知知州,只可怜楚州百姓!眼看着楚州百姓被你等禄蠹祸害,以至如此苦难,我们王爷怎么忍心不千里奔波,救民于倒悬?”
吴承善脖子上青筋bào起,指着李小幺呵骂道:“小人!”
“小人还知道救济百姓,你还不如小人!”李小幺笑眯眯的接道:“我已经让人去寻这楚州小吏和衙役诸人,等他们来了,你跟他们回去知州衙门,赶紧清查受灾人户,你看看外面,眼看着要下雨了,得把人安顿好,特别是老弱幼病伤者,还有各处水井,也要着人看护好……”李小幺紧盯着吴承善,悠悠然然、一句接一句的吩咐着,吴承善气的脸色由红变青再转白,指着李小幺的手指抖个不停,李小幺接过淡月递过的茶,慢慢抿了两口,看着吴承善笑道:“你是清官,出了名的爱民如子,这爱民其实也看怎么个爱法,一种么,如父母子女之爱,只要民好,名和利都可以放到一边,宁可毁身也要为民,百年后,可被百姓奉为神明,一种么,举着爱民的旗子,其实都是为了给自己谋名谋利,若为了自己的名利,不惜驱民赴死,只为成全自己,谋得生前一时之名,身后被人唾弃鄙夷,吴大人,你是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