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犁一听便明白了,皇帝这得的恐怕多半是心病。自古身病易治,心病难医,能不能熬过来,要看造化和天意。他不由叹气,道:“公道说,咱们这位皇上,也可以算是古往今来的圣明天子了。素日对几个皇子也都宽和慈爱,却偏偏碰上后宫投毒之事,叫他如何不寒心、不疑心?……皇后现在日子只怕难熬了。”
贺言春沉默了一会儿,才道:“皇后还算是好的,毕竟也是和他共患难过来的。只是太子年纪尚小,若现在继位,我少不得要留下来辅佐他,那就走不了了……”
方犁便也跟着沉默了。贺言春素日志向,他是知道的。北疆平定之日,便是他功成身退之时。那时江湖终老,多么逍遥自在!但若太子继位,他身为新帝亲舅舅,又执掌兵权,无论愿意不愿意,都会被推到辅弼大臣的位置上去。
然而,自古以来,辅弼幼帝的大臣,有几个人有好下场?不是在相互倾轧的过程中势败被杀,便是被长大成人的幼帝除掉。能握得住滔天权柄的人,须得有与之相配的才干和野心。而野心这种东西,最招帝王忌惮。太子现在固然对平虏侯这位舅舅很是钦佩,但在其位谋其事,等他当了皇帝,两人恐怕就不是眼下这种情形了。稍有不慎,弄到至亲反目的地步也不稀奇。
方犁思来想去,亦是深感无奈,只得道:“现在忧虑这些,还为时过早。只如今你打算怎么办?”
贺言春剔了剔灯,灯影在他脸上投下大块黑色,越发显得高鼻深目。
他沉沉地坐了好一会儿,才道:“只能静观其变了。有我在京中,就算有人想妄动,也要先惦量惦量。至于日后……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京城内外,多少人牵挂着皇帝病情,无法安睡。宫中的皇帝却时常高烧昏睡,醒不过来。这日皇帝睡到半夜忽然醒转,睁眼看时,就见寝殿里灯火幢幢,宫人们也不知去了哪里,榻前却坐着个八九岁的孩子,正是太子。
这些时日,太子同大人一样,也是日日在父亲跟前侍疾,辛苦得狠了,此时头一点一点地正打盹。皇帝盯着自家儿子看,想的却是自己正值盛年染上重病,要抛下这点骨血在世间受苦,心中不由又酸又苦。
正凄凉间,太子忽然重重一点头,盹儿也醒了,忙揉了揉眼来看父亲,就见皇帝也正睁眼瞧着他。太子不由欢喜,忙不迭地扑过来,轻声道:“阿爹,你醒了?口渴么?我去端茶你吃!”
皇帝微微摇头,轻声道:“你阿娘呢?”
太子忙道:“阿娘去了外头,说有事同李娘娘商量,叫我在这里守着,寸步儿也别离。阿爹,你……你病可好些了?”
皇帝便皱眉道:“睡久了,头有些疼,你来按一按。”
太子忙脱了净袜,轻手轻脚上了榻,跪在父亲旁边,在头上轻轻按摩。按了片刻,就听皇帝道:“獾郎,日后若你的几个弟弟们犯了错,你要怎么办?”
太子边按边道:“二弟三弟那么乖,怎么会犯错?即便偶有过错,也自有太傅们管教。阿爹别担心,若太傅们管得太严要打手板子,我会帮着求情的。”
皇帝默然片刻,又道:“日后你阿弟若犯了错,记得你同阿爹说过的这番话。只是……若他们不肯敬伏你这个当兄长的,你又要怎么办?”
太子便睁着一双黑溜溜的眼睛,想了想道:“不会的。太傅时常教导我,兄爱而友,则弟敬而顺。若我这当兄长的事事公允,心里又时常记挂着他们,阿弟怎会不敬着我?”
皇帝心里便叹息,太子禀性纯良,却也太仁厚了些,少了几分杀气和魄力。这也只怪自己,素日忙于政务,没有亲自教导他,如今只怕是来不及了。想到这里,更加黯然,便道:“别按了,来阿爹旁边躺会儿。”
太子便乖乖爬下来,挨着父亲躺下。皇帝想了想,又道:“若二弟三弟听话懂事,你便多照拂他们。若……日后他们有什么不臣之心,只管放开手脚,给我狠狠地揍,打到他们变老实为止,听明白没有?”
太子听得呆了,半晌才小小声道:“是。”
皇帝还想再多说几句,只是一时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自己也着实精力不济,只得罢了,拍拍儿子的背,道:“困了罢?先睡一会儿。”
太子便合上眼睛,过了一会儿,复又睁眼,轻声道:“阿爹,你快些好起来,我……我有点怕……”
话音未落,眼泪已是涔涔而下,皇帝更加心酸,却强忍着,疾言厉色道:“胆子怎么这么小?你是我大夏朝的太子,以后便是皇帝。四海之内,以你为尊;天下万民,供你驱使,有甚可怕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