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人间_作者:老草吃嫩牛(332)


  再往俗气点形容,艺术的产生,就是为了讨好人类对美的追求的一种方式。
  它不太重要, 要放在温饱之后。
  来自邓肯的那帮孙子有目的私心,他也有。
  就谁也别说谁高贵。
  他就是带着老三巷街坊来混温饱的, 不然,等以后常辉郡改革成功,真正成为东方艺术之都了,而他的街坊们,受教育环境所限, 就得集体吃糠咽菜了。
  所以,目的达到, 抬杠赢了, 他就跑了, 从此再不敢多说一句!
  他可是有底线, 会脸红的正常人类。可不像邓肯的某些孙子, 即便是被全世界斗,人家依旧顽强抵抗,死不认错。
  说来可笑,毕竟冯肯艺术力量,在艺术圈祸屎搅尿这么多年,其中利益链条牵扯太广,如今即便是全世界都在跟人家干仗,作为背后有资本财阀支撑的组委会,目前来看,这场架人家也没输,只威望大不如前。
  说来好笑,就因为江鸽子是第一个站出来,指着萨霍兰坟头大骂的人,作为报答,十号厅只要是个人,就最少能混上个艺术学徒的头衔。
  那些民间评委也好,国际各艺术团队的专业评委也好,到了最后,他们是压根就不看作品,只要是十号展厅里面的人,就按照人头给他们堆票。
  到了最后颁奖日,连那些在接待大厅的陪着照相,跳舞,敲鼓的那些汉子丫头,竟都混到了初级艺术学徒资历,算作一跃入行,从此世界立刻不同起来。
  虽然是最低艺术资历,人家桃子她们,如今每月享受楚国国家艺术补贴金一贯,常辉郡,郡内艺术补助金一贯,九州艺术补贴金一贯。
  更不用说,大家如今都算作是有了铁饭碗的人,就在飞艇站对面的新舞台上,每月最少十场迎宾舞蹈表演。
  按照九州艺术家保护条例,这个动态艺术艺术学徒做表演,基本薪金,起步每月最少也在十贯,甚至他们还有各种其它福利,像是服装补助,化妆品补助,夜餐补助,高低温补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等……
  一下子,从码头建筑工人,忽变成民艺学徒,整个老三巷舞蹈队,这两天就难免有些精神恍惚,接受不能。
  这就艺术学徒了?
  以后即使坐在家里不干活,也能拿钱儿了?
  这是做梦呢吧?
  年轻人是这般,那些老太太,小媳妇儿其实也这样。
  像段四哥他妈,段家的老太太,人家现在是民间面点塑形艺术高级学徒,这就跟那些搞接待,敲锣打鼓带蹦跶的有所区别了。
  拿待遇来说,老太太每月开始享受的国家艺术补贴,是十贯起步。并且,像是段奶奶这样的高级面塑艺术学徒,老三巷有最少二十五位。
  老段家这次算是走了大运,除了老太太能拿数额不少的补助金,段大哥他们在飞艇站敲鼓作秀赚大钱儿,他家还出了两位实在的府级艺术家。
  烫葫芦的段四哥,做拼花艺术的段四嫂子。
  艺术家与艺术学徒,这待遇压根就不能对比,基本的生活补助完全可以不必计算了。
  像是段四哥曾经五文一个的烫葫芦……如今要栓上漂亮的结子,穗子,装进烫金的盒子里,再配上段四哥的签名,私印,加上鉴定部门的四个资历确定印章,人家是可以进入府级艺术会所,步入拍卖流程的艺术品了。
  盖尔的艺术之路,是入门难,难于上青天!
  然而一旦有了资历,那就是金钱铺地,一路光辉照耀。
  不但有饭吃,还是有硬菜的上等席面儿。
  从艺术学徒,艺术家,艺术大师,艺术匠师,再从民艺,走向郡成家,府,州,继而国,国际,最后入九……艺术学无止境,总有永远攀不完的山峰。
  可老三巷人,却跟别的搞艺术的人有着根子上的区别。
  他们都清楚,他们的出息其实也就止步于此,一生再不可能有这样的机遇。
  因此,街坊们倒也没有一下子就野心膨胀,想要跟这个世界谈点什么的意思。
  老少爷们就想着,以后要把手艺做好,总不能让顾客白花钱儿,至于其它的……咱不懂,也就不去瞎想。
  这个是老商街,祖宗传承下来的做人准则。
  人啊,还是得踏实一些是正经。
  十五天的艺术大赛,仿若就是梦一般的结束了。
  总而言之,除了邓肯派,最后结局也算是皆大欢喜。
  俞东池的艺术之都,莫名其妙的打响了第一炮。
  常辉的艺术之路,才刚刚开始。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到了大赛结束第三天,江鸽子大早上起来就开始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