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架空 > 龙王爷的女婿_作者:江洲菱茭(69)
蒋初故意瘪嘴,竖食指放唇边“嘘”了一声,凑过去悄声说:“见不得光的龌蹉勾当少提为妙,我多年来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自小以君子风范约束自己,至今卓有成效,形成了自律谦逊温润雅致的品性,偶一为非作歹,你能忘还是忘了吧。”
龙慕瞠目结舌,“你……你还偶一为非作歹?你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你刚进扬州城就把我给参了!”
蒋初故作惊愕,“你连这个还记得?唉……”语调沉郁,面容却促狭之极,“我听说新任扬州知府畏威而不怀德,我思虑,既然以后要长期相处,不如先给他来个下马威,省得我在扬州游山玩水他碍手碍脚找我麻烦。”
龙慕顿时拍案而起,“砰”一声脑袋重重磕在车顶上,疼得直咧嘴,指着蒋初的鼻子破口大骂:“你混蛋!无缘无故拿我寻开心是吧!那个‘他’就是我!谁告诉你我畏威而不怀德?”
蒋初伸手抱住他,贴着耳朵呢喃:“不生气了好不好?不知者不怪,既然我有错在先,我认罚好不好?”
“你还会有错?你居然还会有错?”龙慕一口亲在他嘴唇上,舌头伸入腹地,这通搅啊!哗啦哗啦不知什么东西在响,吻舒坦了,卡着蒋初的脖子扒拉到一边,挑窗帘,脸朝外,生闷气。
蒋初摸摸自己的嘴角,水渍淋淋,抚着额头无声地失笑,启目凝视龙慕浓密的睫毛,渐渐地,渐渐地,龙慕局促不安,耳垂通红,蒋初伸手轻轻捻了捻。
龙慕愤然转过脸来,还没来得及发威,陡然想起还有份参劾折子在这家伙手上,脸上的怒气还没消退,电光火石般换上卑微讨好的笑容,先温温唤了声:“御史大人……”
“嗯?”蒋初斜靠车壁,唇角上扬。
龙慕赔笑,“御史大人,这个……大人不记小人过,看在我陪您游河的份上,您饶了我吧。”说着,抱住蒋初的腰,有一下没一下地蹭过来蹭过去,惹得蒋初哑笑连连,拍拍龙慕的后背,“要启程了。”
龙慕闷在他衣服里哀叹一声,微不可闻地嘟囔:“大运河里黄了吧唧的泥浆水有什么好看的!”
“不喜欢大运河?”蒋初挑开竹帘对雨墨说:“改道去长江。”
龙慕猛抬头,声音陡然拔高,“长江里飘着死鱼的泥浆水有什么好看的!”
车外小厮们不可思议地面面相觑,雨墨忽闪忽闪大眼睛,迟疑着说:“公子,原本不就打算去长江的嘛。”
“砰”,龙慕一头撞在车壁上。
作者有话要说:把24章的“作者有话要说”补上。古代官员极为注重“升学率”,下至知县上到巡抚几乎无一例外。每次“大试”过后,都会派专员下到各地察看落榜卷宗,用以评估当地整体的教学水平。所以,评定一个地方教学水平有两个标准:一、进学人数,即考上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甚至是状元的人数。这是硬碰硬的,全国都盯着,做不了假。二、整体教学质量。这个就软多了,做不到第一种,拼了老命也要做到第二种。“升学率”关系到当地官员的升迁,所以,官员们不敢怠慢,举一个有趣的例子:整个明清两朝的所有状元里,江浙籍的几乎占了一半,甚至会出现连续三届状元都是江浙士子,或者某届科考状元、榜眼、探花全是苏州人之类的盛况,清朝四分之一的状元出自苏州,以至于状元成了“苏州土产”,所以“江南才子”才会如此名声大噪。即使是面对如此卓尔不群的局面,江浙一带的官员依旧不敢懈怠。南京的江南贡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考场,就在秦淮河边上,每到大试,各地考生蜂拥而至,许多落榜士子会留在南京温习读书,等到下届开考接着应试,所以南京城各地儒生络绎不绝。秦淮河同时也是全国出了名的烟花之地,明末有个名妓——柳如是,才貌双全名动天下,为人阔朗有气节,引得众多待考士子迷了心窍般围着她转,府尹大人大为光火,下令驱逐其限时出境非赦不得进京(此京非北京,乃南京也)。此举一出,京姬(南京名妓)纷纷噤如寒蝉。明清两朝,驱逐名妓、关闭赌场、解散戏班、给贫穷而优秀的考生发放各种生活物资的事情屡见不鲜,为了什么?——升学率!
第27章
龙慕指着小渔船,对蒋初拧眉毛,“长江上风疾浪高,翻了怎么办?你一个旱鸭子你逞什么能!”
蒋初不甚在意,“没关系,多落几次水就能学会游泳了。”
龙慕脑袋往旁边一歪,懒得搭理他。
拖拖拉拉走了将近两个时辰才远远望见长江,临近中午,恐江中无物可果腹,俩人跟一群船夫渔民挤在齐膝的矮桌边,龙慕捧着碗,对着两条掐掉脑袋的小毛鱼一脸痴迷地大发感慨:“于青山绿水之间品尝山肴野蔌何其之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