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架空 > 铿锵种田记事_作者:北风烟儿雪(111)
自开这客栈以来,各式米面菜蔬之类差不多都是从这个杜老板这里进的,据掌柜的所知,这城里几家客栈倒是大部分都依仗着这个杜老板的。按说这也没什么,真要说起来这买家更能拿腔拿调一些,锦阳城周围不少的村子,实在也不缺什么。只是这个杜老板却是不一样,他还和南边来互市做买卖的大商家关系都挺好,凡是商队的各式物件都是这杜老板一手操办,这些年下来估摸着实有点儿家底的。
只是,掌柜的拿眼睛上下扫了一扫这杜老板浑身上下,只穿着青色的细布长衫,头上发髻上用的也只是个木头簪子,看着乌润有光倒是挺好看,只是浑身上下却没有一件金的银的,这一身虽然整齐,虽然到底有点儿寒酸了。要是个不知根知底的,怕是看不出是个财主。
掌柜的一厢往里头让,一边问道:“怎么今儿没见杜小公子?这位小哥儿是?”
杜老板笑的眼睛都眯起来:“谨儿头年考了童生,如今正在家里备考,准备今年的院试呢,如今哪有功夫跟着我乱走?这是我家兄长的孩子,闹着要来。水生,问伯伯好。”
那小孩儿虎头虎脑的,听话的问了好,眼珠子滚碌碌转来转去的看着大堂。掌柜的忙应了,又大声叫伙计上盘子点心来。
心里暗暗叹气,这人和人就是不一样,要说这杜安闷声发财,没有人嫉妒惦记那是不可能的,偏偏人家命好,刚开始是和当兵的走得近,让他稳稳地占了第一手生意,等到生意越做越大,眼见着当兵的要拢不住了,他家的兄弟偏偏又中了举人。二十岁出头的举人,在这锦阳城里算是头一份儿了,那是能跟当官的直接说上话的,就凭这这一出,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就得在心里掂量掂量。
也不是没有下绊子的,早就有人说,这杜家既然是书香门第,就不该沾手这些买卖,只是把这事捅出来才知道,人家这杜家哥俩不是亲兄弟,甚至连亲戚都算不上,认真细究起来,一个是富家公子,一个是忠心仆从,虽然现在这杜老板脱了籍,仍然挂念故主,不离不弃的照应着。传来传去倒是传出一段佳话来,北边的汉子哪个不赞那杜举人一声仁义?又有哪个不赞这杜老板一声忠厚?费了半天劲儿,倒是让人家名声越发好了!
再加上那杜举人小小年纪,自来了燕北就开始教书育人,培养出多少读书的种子来?虽还没有真正中了秀才举人的,童生可是已经有了好几个,中秀才眼见就是早晚的事了。就是这锦阳城里好些能写会算的伙计掌柜,也都拜在杜举人门下读过书识过字。这杜家威望一天大过一天,倒是没有什么不长眼的去找杜家麻烦了。
因现下不忙,掌柜的就一起坐下陪着杜老板说话。这个时候杜老板进城来,显见是因为互市的日子近了,商队快来了,可不得提前过来候着张罗?两个大人一边说着闲话,一边往外头张望。那小孩儿倒是乖巧得很,在那里对付着那盘点心。掌柜的分心看去,虽是乡下的孩子,但是也看得出家里很是重视的,不说别的,就是那脖子上挂的明晃晃的银项圈,下头还缀着个长命锁,怕不有好几两重。再看孩子行为举止,虽然有新鲜点心放着那里,却丝毫没有一般孩子的狼吞虎咽,只掂了一块,细细吃着。
掌柜的又想叹气,以前传的沸沸扬扬的时候就听说了,这杜家在这头并没有别的亲人,杜老板口里这“兄长家的孩子”十有八九是他们青牛村里谁家的孩子。这杜家人确实会做人,就是那会儿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他们村里人竟是一个说杜家坏话的都没有,但凡谈起,话语中绝对是维护的意思。整个村子倒是真正铁板一块,实在是抱团的厉害。这倒也怪不得,这青牛村不就是因为这杜老板张罗着,现在方圆百八十里头一份儿的富裕啊,得了人家好处,自然帮着人家说话。听说原来他们村里有个“不仗义的”,还是那杜举人亲自跟村里乡亲们替他求了情,这杜老板亲自给安排了个差事,如今日子过得也很好。就冲这,没人能说杜家一个“不”字。
说了一阵闲话,渐渐的生意上来了,掌柜的才过去张罗着。
等到那胖胖的掌柜走了,那杜老板,哦,也就是杜安,才长出了一口气。这掌柜的也太热情了点,说来说去虽然没什么有用的东西,也得费心去应酬应酬,倒是把个小水生撂到了一边。从袖口里掏出个帕子给水生擦了擦嘴边的点心渣子,杜安问道:“这是不饿?我看你吃了半天没吃两块,还要点儿别的吗?”
水生冲着杜安苦着张小脸,磨磨蹭蹭地道:“这点心不好吃,还没咱们家自己的好呢。我也不饿,不吃了行不行?”家里头自然是不缺吃不缺穿的,只是家里爹爹规矩严些,轻易不许浪费粮食,是以水生不敢轻易的剩下东西,生怕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