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架空 > 铿锵种田记事_作者:北风烟儿雪(19)
杜仲平对杜安却是有些愧疚的,当初在杜家,手里并不宽裕,那么多人眼皮底下,就是有钱也不敢用。杜安不知费了多少心思才学了这些,将自己与谨儿照顾的妥妥帖帖,自己却没能好好护住他,眼看着他被人下绊子被罚却毫无办法,只能恨自己无力。可能他离了自己会过得更好,可是他却不离不弃一直跟着自己来到北方。如今自己实在不敢想象没了他日子该如何过。
还有谨儿。当初兄嫂先后离世,抛下小小的谨儿,自己多怕养不活他。小小的孩子丁点大就知道不吵不闹,让人心疼。好在如今已经离了那个地方,三人自成一家,可以自在度日,这里虽然没有南方的繁华,却自有一股淳朴自在。在这里过了几个月,几个人都慢慢舒展开了,再无杜家时的憋屈。
果然是来对了地方呢。
——————————————————————————————————————————
里正是个痛快的人,见到村里小贩越来越多,干脆在进入腊月后,把他们都聚到村中的空地去,形成了个小小的集市。
而杜仲平则惊讶的发现,在各种零碎的小东西、小零食里,他上次进城换回来的铜钱居然已经花了块一半了。只出不进不是长远之计,虽然他还有钱,但那钱是要留给谨儿以后娶媳妇用的。他立志要把钱挣回来,只是想来想去却没什么拿的出手的。
杜安腊八这天熬了香香的腊八粥,张罗着给每人喝一碗。当地的俗话“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据说喝了腊八粥就会把下巴粘起来,不怕冻掉,虽是俗话,但是天确实越来越冷了。
好在他们之前挑了一个晴好的天气,又去了趟城里,买了足够的用品,估计够用到开春去。而村里有了个小集市,买些应时的东西也不费劲了。是以,他今天才能凑够几种干果熬了粥。
杜仲平看杜安熬了腊八粥,猛然想起,如今进了腊月就离年进了,家家户户都要备年货的。自己别的拿不出手,写点对联福字的出去卖,没准是方圆几里的独一份儿呢,肯定卖得好。谁还不图个吉利呢?
只是杜仲平兴兴头头的说了自己的打算,杜安却很有点恨铁不成钢的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拿些读书人的大道理狠狠说了他一回,不外乎是些君子不行商贾事等等,就连赵八方胜都被他说的一愣一愣的。末了,杜安很镇定的吩咐杜仲平写一副寓意好的对子,几张福字预备着,他自己则装了些粥一起给里正送去。
从里正家回来后,杜安就把杜仲平体面的行头叫他穿上,屋里收拾收拾,将蒜苗充当水仙摆在书桌上,在书桌上摆上笔墨纸砚,就叫杜仲平拿着书本做用功状。谨儿则托给赵八方胜带回家去照看,屋里只留下自己照看。
过了没多久,果然就有人提着东西,裁了红纸来求杜仲平给写副对子。杜仲平心里暗乐,面上却不显,嘴里似模似样的邹两句,那人就觉得好,杜仲平就落笔写了。
杜安铺纸磨墨手脚十分利索,将杜仲平读书人的架势十足的衬起来。那人连连道谢,就把带的东西留下来,杜安与他推辞几回推不掉,只好收了。
过后几天,来求对子的人越发多了,不但是本村的人来求,就连外村的也有人来。杜安东西收的手软,虽然不是钱,却比钱还实惠些。
几人大为惊奇,趁着晚饭的时候请教杜安。杜安先把杜仲平鄙视了一番:“既做了秀才,就要有个读书人的样子。亏你想得出,卖对子与行商贾之事何异?”
杜仲平虽然被损了却不生气,急着追问。杜安接着道:“你的心思却是不错,咱们自来了就是花钱,并没有进账,能有些收入贴补家用自然是好的,可是也不能丢了你秀才的体面。你不想想,若是没了秀才的体面,谁还把你半大孩子放在眼里?自然要想办法把事儿办的又漂亮又实惠才好。”
杜安喝口水接着说:“里正最爱把你送的东西给人看,觉得体面。他家来来往往的人又多,自然就传出去了。对子不比你上回送的消寒图,家家都要贴的,自然就有人求上门来。大年根底下的,难道有谁还好意思空手来不成?如此,面子也有了,实惠也得了,岂不是好?”
几人听得瞠目结舌,杜仲平深深的惭愧了,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一节呢,杜安果然有做奸商的潜质啊。
等到小年之前,杜安已经收到白面若干,麦子若干,花生、榛子等干果若干,鸡蛋若干,农家自制腊肉若干……
很好,再买几样,年货就齐了。
与此同时,杜仲平身价倍涨,已经成为青牛村各家向外村人吹嘘的本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