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架空 > 铿锵种田记事_作者:北风烟儿雪(42)
方胜越教兴致越高,遇到一些可入药的花草,还附赠解释,从如何采摘到如何炮制如何服用,说得清清楚楚。年纪稍大一些的孩子,听得分外入神,就是有些不明白,也是缠着他问了又问——谁家里没个头疼脑热的,若是自己就能采了药吃,省下钱来都能多吃两顿肉了。他们小算盘打得精着呢。
到后来连杜仲平都听住了,他去年秋天也跟着方胜看过一段时间药书,可是他是专挑看着比较有名比较值钱的药材,也好卖钱,哪里有耐心把这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都记得那么清楚?现在他倒是佩服起方胜来了,这得是花了多大的心力才能把这么多种类的药草记得这么清楚,说起来磕巴都不打一个,一清二楚条理分明的!胜哥可是一边学字一边看书的!
想想家里那两个,赵八种地十分能干,与人来往,人情世故的也都清楚,很多事情都是他提醒着自家的。杜安更是家里家外都拿得起,从管家算账到一日三餐,就没有他不会的。倒是自己,居然和谨儿一样,,到哪里都要别人照料着。自家盖房子这么大的事,自己都帮不上一点儿忙,只能带孩子。杜仲平深深地检讨了一下自己,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自己还真没用。
好在他也不是钻牛角尖的人,默默伤感了一回,就在心底决定要振作,担起一家之主养家糊口的责任来。随后,就又忙着看孩子去了。
第二天,杜仲平就和方胜两个把孩子带到了河沿上,坐在树下的草地上上课,先教了一回字,就有人央方胜再说说那些草药。河边的花草更多,能入药的也不少,杜仲平在一边看着方胜,这会儿与刚见方胜时比起来,简直可以算是神采飞扬了,可见一个人,若是在他喜欢的领域被人肯定,那精气神立马就不一样了——就算肯定他的是一群孩子。
杜仲平想了想,这些孩子原本也是到处跑着玩儿的,若是认了草药,采了回来,卖到城里的药铺去,也是添了点儿收入啊。还有这些淘气小子们平时逮着玩儿的不少虫子什么的,也是能入药的。最起码他们要是能把书本文具的钱挣回来也不错啊,可以算是勤工俭学了。他决定回去和家里人商量商量。
——————————————————————————————————————————
杜家的新房子在历时一个半月的忙碌下完成了。
院子的东头盖了三间的厢房,西边盖了两间,前头门房是东西各两间半,中间留出足够骡车出入的宽敞大门洞。
东边的厢房一间做储物间,剩下两间收拾出来,做客房。既然杜仲平已经答应要做先生,以后的孩子肯定越来越多,若是有外村的,遇到个阴天下雨的也可以存一宿,就是以后谨儿长大了,收拾收拾也可以该做书房什么的。西边的两间,一间做了厨房,一间放的米面粮油。以后正房的大灶只要烧水煮饭就好,做菜挪到这边来,省的油烟熏了正房。
至于前面的门房,东头的简单的布置一下,外头一间放一张桌案,几张椅子,平日里几人看书说话做活可以挪到这里,就是来了客也能让到这边来招待。里屋放了床榻,可以供人小憩,最外头一进门的半间砌了个小炉子,可以烧烧水什么的。西边的两间半都打通了,请木匠长桌条凳,这里以后就是小孩子念书的地方了。
至于杜仲平张罗着要打的那口井,最终是放到了后院,离着赵八家不远,这样两家用水都方便。当然,放在前院更方便些,可是有小孩子在前边还是小心点儿好,就是这样,杜安还请木匠特意给做了个井盖,平时盖得严严实实的。自家谨儿可正是爱跑爱闹的年纪,千万得小心。
就着杜家盖房子,两家顺便在中间的院墙上开了个门,方便平时往来,省得还得从大门绕。这也就是像两家这样关系好而且没有女人才行,要不怎么着也得有个避讳。
杜仲平和杜安对新房子很满意,这些盖房子的师傅真是实心下了大功夫啊,不说别的,就是这墙砌的就快有三尺厚,下足了料。木匠师傅也很卖力气,门窗规规整整,虽然没什么花样,但是结实熨帖,木料也是用得好的。桌椅板凳也都简单大方,十足结实。
虽说大家伙儿都是来帮忙的,但是上梁那天杜家不但请众人好好吃了一顿,还每人包了红包。这是主家给匠人的“赏钱”,是无论如何也推不得的。
至此,杜仲平算是正式当起了先生。在他这里每日只上半天的学,到了中午留了功课就散学,这些孩子回去还能干点活儿,不至于耽误家里太多的活计。他自己也可以在下午做些自己的事情,免得家里家外都是杜安一个人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