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凌云下令道:“御林军城外扎营,准备天明前起行,鹰队分两轮跟着陛下。”
君臣进了枫城,全城灯火琳琅,秋后又不少西川等地的商人前来,与边疆少数民族在集市上交易,纵是夜幕低垂,枫城内的夜市仍热闹得很。
李效信步而行:“五年前秋猎来时,未曾进过枫城,如今看来,竟是与中原民俗大相径庭,边塞还有这等繁华之处。”
许凌云说:“这里是边陲最大的城市,近百年未遭过大规模战乱了,顶多是关外游牧偶尔侵扰小村镇。”
李效说:“全因成祖那一场守卫战?”
许凌云缓缓摇头,瞳中闪过岁月经年。
“不。”许凌云道:“是另一场决战,在成祖登基之后,大虞付出了极其惨烈的代价,最后换到了两百年边关安稳。”
许凌云叹了口气,李效也不追问,君臣到了枫城里最大的客栈便歇下来。李效素有自知之明,也不去叨扰黄参知讨没趣了。
倨傲虽倨傲,能把事办好就行,一夜间预备下三千御林军秋猎的物资,也不是什么轻松事。然而不怪朝廷派系看这北疆参知不顺眼,就连李效看他也不顺眼,丝毫不知阿谀之道——哪怕是表面的,难怪文官们要裁军。
黄参知不谙奉迎,办事却极是干净,没有分毫拖泥带水,鸡鸣时御林军已得了全套皮猎制服,戴环帽,穿猎袄。一个个挎上长弓,腰佩猎刀,马靴裤甲,又得捕兽夹万余,皮帐八百顶,绳,盐,硝等一应俱全。
李效换好猎装,站在城门前,漠然看了片刻。
李效:“知道孤想什么吗?”
许凌云:“陛下打算不裁他的军。”
李效欣然点头,上马顶着破晓晨晖,启程。
然而三天后:
“报——”
“太后懿旨——”一骑奔马西来,信使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请陛下火速归朝!”
北疆参知吹胡子瞪眼:“陛下出枫关秋猎去了,不干我老头子的事!”
信使:“此事十万火急!加急军报!参知大人快将陛下寻回来!”
北疆参知怒道:“纵是匈奴入关也不干老头子的事!自己去找!朝中大人不是能耐得很的么?大好男儿,成日被拴在宫里,也是自作孽……”
信使惶急道:“东匈奴军攻打玉璧关!泣血泉一带八百里军情告急,老爷子莫开玩笑了!朝上现忙成一锅粥,寻不到陛下正不知该如何是好——!”
第44章 枫阳谷
销骨河畔漫山遍野的橙红,枫林从关内漫出,席卷了北疆万里山峦。
李效的亲兵在断坷山下扎营,海东青带着群鹰在蓝天下翱翔。许凌云吹了声口哨,鹰群飞回,御林军在山下扯起围栏,李效驭马而出,于谷口勒停,颀长手指顶着猎帽不住打转。
自两百年前李庆成归朝后那场轰轰烈烈的大战,断坷山就不再有匈奴活动。塞外万里疆域都被划入大虞国土,李效纵马奔驰,不由得赞叹虞国先祖战功赫赫,心驰神往。
亭海生不惯骑马,沿途被颠得苦不堪言,李效打猎,亭海生只得留在军帐中无所事事,白日间许凌云率领鹰队勘察沿途野兽,唐思率军围林,李效亲自带队在山内纵横来去。夜间御林军饮酒作乐,烤肉剥皮,比武划拳,行乐甚是酣畅。
第三天李效带着海东青猎到一头吊额金睛猛虎,霎时轰动了全军。
那夜一行人终于辗转离开断坷山,在销骨河边扎营。
“该回去了罢,陛下,指不定归朝还得挨一顿骂。”许凌云揶揄道。
李效遥遥以马鞭一指,斥道:“放肆!”
君臣二人都是笑了起来。
李效回营换衣,唐思与许凌云二人解了马鞍进营。
唐思边走边道:“接下来怎生打算?”
许凌云略一沉吟:“不知陛下心意,合着也该回去了。”
唐思又道:“这次出来已近十天,多半回去咱俩都得挨弹劾了。”
数十名兵士在剥那大虎外皮,海东青倨于木架上,双目闪亮,看着过路的二人。
许凌云狡黠笑道:“所以我将亭海生带了出来,黑锅大家一起背不是么?我看陛下高兴得很,只怕不愿意就回去。”
夜渐深,初冬的寒风卷过草原,兵士们点起篝火,开始烤肉,许凌云在火堆旁坐下,唐鸿径前去安排巡逻。
亭海生过来坐着,许凌云拾起脚边酒坛,斟了两碗酒,随口道:“亭大人这几天玩得怎样?”
亭海生尴尬一笑道:“手无缚鸡之力,只得在帐中读书,看许大人批《虞通略》,颇有些感触,旁枝末节,许大人又是从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