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华今眇然_作者:祎庭沫瞳(25)


  次日下朝后,荣沧、贤珵和白君瑜被叫去了御书房。
  皇上犹记得祁襄是跟着他们一起读书的,他也有些别的打算,跟这几个孩子说说,看看他们能不能帮上忙。
  “尔勉。”
  “是。”贤珵老实出列,临来前,他祖父提醒过他很多次,一定要谨言慎行。
  皇上抖了抖他呈上来的故事,“你这故事写得不错,就是跟从军没什么关系。”
  贤珵也明白,一脸愁容道:“皇上明鉴。臣自小在京中长大,跟着祖父读书认字,学得都是书中那套,对战事并无了解,身边能说得上话的只有君瑜这一个武将。但君瑜是个嘴严的,从不提战事,臣实在无从得知从军应当如何。”
  他这番话一来是说自己没有结党营私,身边的人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这样玩在一起无无可厚非,这点皇上应该知道,二来是说白君瑜在他们面前不谈军事,是个能保密、知晓要紧厉害的人,不是好吹嘘乱言之辈。
  皇上果然露出满意的微笑,“既然你都这样说了,朕也不好强人所难。但现在下一个能用的故事都没有,你们可有什么办法?”
  这事明显是拖不得了,白君瑜想到自己之前同祁襄说的话,不知道祁襄有没有准备,他也不好贸然举荐,只能干站着,反正指望他写是没可能了。
  这时,荣沧上前一步,道:“父皇,儿臣有个提议。”
  “说。”皇上眼中似是有些期待。
  “儿臣认为既然各位大人不擅此道,不如让祁襄试试吧。主意既是他出的,那他也理应出一份力。”
  白君瑜皱起眉——四皇子这样拉祁襄下水,是否不太地道?
  皇上眉头舒展,显然正中下怀。
  贤珵立刻躬身道:“不可。”
  皇上沉声问:“为何?”
  贤珵不卑不亢地说:“皇上,大川流传开来的故事都是文人雅士所作,这才有资格供人。但祁襄是奴籍,就算写出来了,也是上不了台面的,更别说编戏传唱了,只会惹人非议,不是上选。”
  荣沧一脸恍然,“是儿臣疏忽了,请父皇恕罪。看来只能请几位大人回去继续写了,就算写不出好的,也不好交给一个奴才,让人知道了,恐会笑我朝无人。”
  皇上脸上的温和全无,但又不能发火。让一个奴才写故事,的确是惹人笑话的事,而大臣们还不如一个奴才,这说出去丢的也是大川的脸。
  “行了,你们下去吧。”皇上没了兴致,将他们打发了。
  出了宫门,贤珵伸出手掌。
  荣沧笑着与他击了个掌。
  白君瑜这才惊觉事情不太对,“你们早就商量好了?”
  荣沧摆摆手,“没有。我提闻景是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让闻景摆脱奴籍,虽说有点冒险,却是个好机会。照理来说尔勉应该不会反对,但他反对了,还把奴籍的事拿到了明面上,我就知道他跟我的打算是一样的,只是方法不一样而已。”
  贤珵笑着往前走,这边没有人,可以放心说话,“皇上能把我招进宫,明显那些大臣的故事写得还不如我。我就斗胆一猜,皇上是实在找不到人了,我不写,皇上就只有干等着,这叫以退为进。等实在没办法了,就是皇上请闻景去写,‘请’与‘让’可是不同的。”
  白君瑜看着一脸笑意的两个人,“若这次没中你们下怀呢?”
  贤珵说:“那也没事,大不了再等机会。反正闻景籍落在我家,我定能护住他就是了。”
  白君瑜没再多问,沉默地跟着他们往前走——以前一起读书的时候,贤珵和荣沧就是走得最近的,也是最有默契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就能知道对方想做什么,这个他已经见识过无数次了。
  那他呢?他和谁走得近一些?
  白君瑜仔细回想了一会儿,脑子里跳出的居然是祁襄。
  的确,他表面上跟荣沧关系更好些,也正常,他们是荣沧的陪读,肯定以荣沧为中心。但其实私下里他还是跟祁襄接触更多些,抛开那些口角不提,他们也有无数和睦相处的日子。
  是何时开始有争执的?白君瑜已经记不清了。但他知道,自己不清楚荣沧和贤珵喜欢吃什么,喜欢看什么书,但对于祁襄,却是都知道的。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支持!

第12章
  不知道白君瑜是不是额外出钱让人赶工了,衣服竟然跟贤珵找人做的前后送来。
  潘管家摸着这些软和又漂亮的料子,欣喜道:“白将军也是有心了。您看这两条颈巾,料子又薄又透,您夏天围了也不会热,而且穿什么衣服都合适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