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遣楹_作者:凶凶是小熊(141)


  邢夙昔眸盈叵测,言辞钉钉:“解意,因为我是真心。”
  玉笙寒垂首:“可是……你的真心为何让我如此难过。”
  正所谓,尔我相逢,情钟非偶,你我之情之意,绝非生死可隔。
  玉笙寒哑着声音道:“邢夙昔,这官我不做了,我跟你走。”
  邢夙昔笑得溺宠,牵起了他的手:“去往何处?”
  “都行。”玉笙寒直视那汪深潭,“看你。”
  邢夙昔 X 玉笙寒(解意)
  流氓无赖心机攻 X 缄默自持冷静受。(江湖混混 X 朝廷命官)
  副cp是李贤槻与铸剑少主厚。
  保证非常非常好看惹。
  避之若浼: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怙顽不悛:犹言顽固不化。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与时迁徙,与世偃仰:没有一定的主张,随大流。出自战国·赵·荀况《荀子·非相》

第61章
  白雁西风,落日碛沙,关月如练。
  若不见眼前的刳肠断头,折颈折颐,暴骨草泽,那这北部几城姑且还算得上是一片能入曲,供人人传唱百年的雄壮之景。
  北部的游牧政权居多,除过内斗外便是扩张,由于成王败寇替角色替换过快,再加之言语不通,当初方来此地的李闫卿,对那些部落小国之间的曲折也不甚清楚。
  后断断续续,在那边有了数次交锋,再加之回京后虚心向关逡枫请教后,李闫卿才渐渐掌握了一些:在北边这些是骨利与突厥一族,下细分了数个部落,能与我朝抗衡的是突厥老部,自立为王的阿史德穆扎。
  另外则是骨利族近日才壮大的喀彻部。
  不过这拗口的名姓,中原人记不得,更不屑记,于是都统称他们称为蛮夷。
  毁我故土,践我城池,杀我手足的无耻蛮夷。
  我朝偏大陆中南,据史书上记载,在与外夷作战中,也不知是出于重文轻武之由,还是我朝不曾有过用兵如神的将领之故,一直处于弱势。
  常常需议和,联姻,甚至割地,才能换得片刻安宁与闾阎安堵,哪怕对方欲壑难填,诛求无厌,朝廷也只得照办。
  后在左相钟不归与右相尤可致的提点与直言进谏之下,先帝默许了部分的兵权外放;再因南边金陵李氏与北边蓟州夏氏的崛起,我朝才逐渐硬气起来,边境形势才一度有了些许改观。
  可惜不知为何近几年又频有外族刺扰边界,迫不得已,李闫卿与其部队才奉命长驻于此。
  也正是由于此番镇守,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这才阻了北狄进犯中原的步伐。
  但这所谓的层峦叠嶂,可是用千万军民的血肉堆砌而成。
  就因这一堵血墙,才有了江南江北日日年年的绮筵歌舞,华堂笙钟,欢不知愁,夜都忘晓。
  一直在水深火热中过活的北地民众 ,也许永远都不能忘记,多年前的某日,那位负甲出征,头戴缨盔,意气焕发的俊廷儿郎——
  李闫卿豪气万丈,身置高台之上,长剑在手,与众将士慷慨设誓,猎猎西风吹着他的战袍,将他一腔的热血之言洒向在场每一人耳中:“蛮夷铁骑何惧之有?李某一向不是怯雨怕风,贪生怕死之徒。好男儿自当慷慨赴国,嚼穿龈血!金甲之军,战必胜蛮,攻必克夷!”
  “金甲之军,战必胜蛮!攻必克夷!”
  “金甲之军,战必胜蛮!攻必克夷!”
  “金甲之军,战必胜蛮!攻必克夷!”
  众军众将持戈挺立,高呼三声,势如破竹,满腔热枕,雷鼓嘈嘈中,整个神州大地都为之震动。
  那才是人人敬之爱之的,李闫卿的金甲军。
  北狄众族性情暴虐,与汉人仇恨过深,以至于每每攻陷,必将屠城。李闫卿不忍弃城,不愿土地遭受蛮人蹂-躏,时常选择死守,这下导致战线拉锯时日过长,农耕不济,补给一时难以为继。
  因之前八月李韫德一事,从马上跌下的李闫卿伤了背脊,加之愤郁猝然,致了暴瘖*,这厢便引了年轻时的旧疾。北地天气愈发恶劣,导致李闫卿一连串的病痛久不见好;加之跟随来的京中监军又只会纸上谈兵;这让众将众兵皆是一身五心,俱觉枯鱼涸辙*。
  那日李韫经支援来迟之由,也是因不知为何要出战的那一批马得了七日风*,连李韫经自己的爱驹都不能幸免。在上战场前那次的辨病马择良骏,还是太过措手不及了些。
  如此一来,状况百出之下,这才导致朔凤五年八月里泉稻,白曹这两座边城失守,金甲军一退再退,只得重设防线于泽州,士气大不如前,甚为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