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嫁有风险,二次需谨慎_作者:青茶木(209)


  封若书冷冷一笑,说了一句大不敬的话:“说了这么多,只怕臣要真不答应,大王的诏令也昭然若宣了罢?”
  于私,他是在履行当初的承诺。
  于公,他是对封若书有所防备。
  哪个占了重头倒是不好说,或者对于君王而言,家事和天下事有时本就难以割弃。
  退一步讲,当初刘备病重白帝城,为防孔明留有二心,也让刘阿斗拜他为亚父。不是刘备不信任孔明,是为君王者,向来喜欢多留一手,多层保障。
  封若书揣着满腹的心事回府,却见府门口停了一辆马车。
  汗血宝马,红木车轩,马夫毕恭毕敬立在一旁,显然出自显贵之家。
  但车帘又是黑底的暗红花纹,与车轼的木材相得益彰,透着厚重沉淀的文雅,很是低调,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也不会引人注目。
  此人,断是出生高贵又不想惹人注意。
  封若书眉头微蹙,一时猜不到这人身份,索性走一步看一步,在马车前停步,道:
  “阁下光临寒舍,封某有失远迎,有何要紧之事,不如下车一会如何?”
  这话一落,车帘随即从里面掀开,一公子打扮的人从迈了出来。
  马夫随即就要去扶,被他抬手拒绝了,不紧不慢下了车。自始至终,脊背挺得笔直,下巴微收,举手投足之间都很考究。分明是一身白衣的素淡打扮,却无端端生出一股庄重。
  封若书不认识这人,只见他头发束得很高,鹅蛋脸,黛眉星眸,嘴唇上方一条胡子,折扇在胸前时不时扇着。
  “敢问阁下是?”
  那人抬眼正视封若书,压着声音道:“你不认得我,可我认得你。”
  封若书的眼睛动了动尽管对方故意低着嗓子说话,但也掩盖不了她是个女人的事实。
  联想到今日发生的种种,他将信将疑地猜测:“你是......静和公主?”
  静和浅浅一笑,对此毫不惊讶,洒脱地收了折扇,道:“知道骗不过你,这身装扮是拿来那些凡夫俗子的。”她左右看了看,眼神落到打开的府门上,“可以进去么?”
  她的语速较慢,声音犹如深冬之泉,稳重又不失少女该有的活泼。
  没有半点被揭穿的局促,反倒落落大方,很是洒脱。
  这让封若书一惊,后退一步,抬手朝门内一引,“公主莅临封府,微臣受宠若惊。请。”
  国师府,梅亭。
  封若书挥退了下人,亭中唯剩他与静和,以及石桌上的两盏热茶。
  “公主屈尊鄙府,不知有何贵干?”
  场面话之后,封若书开门见山问道。
  静和将收好的折扇搁上石桌,唇边的笑很淡,“我与你,自然只有婚事要谈。”
  封若书在她对面的石凳坐下,问:“公主想如何谈?”
  “自然是劝你答应这门亲事。”静和将手肘搭在石桌边沿,腰背笔直,“虽然国师迟早会点头,但静和觉着,晚一日,不如早一日。”
  “公主从何以为,微臣会‘迟早点头’?”
  “父王召过你了吧?国师是孝子,亦是贤臣,我想,只要父王搬出令尊,国师是不会拒绝的。”
  封若书品茶的动作顿了顿,又接着慢慢喝了一口,放下茶盏,问:“即便如此,公主又从何以为,微臣会提前婚期呢?”
  静和唇畔的笑意逐渐收拢,仿佛皎洁明月藏进了厚云,神情一时变得成熟,仿佛在尘世游刃有余的神算子。
  “因为本公主......是王后的细作。”

第102章 逼婚(二)
  一缕常春藤攀在石柱上, 如青龙一般弯曲着往上盘亘, 与身侧不知名的绿植交接, 汁浆丰沛的嫩叶交相掩映,成就了一方温和恬淡之境。
  只是今日,这枝条的缝隙之间, 掩藏了某种不露锋芒的寒气。
  “因为本公主......是王后的细作。”
  静和说出这话的时候,封若书并没有多惊讶,静和虽不是王后所出, 但她生母去世早,自小便由王后抚养。有恩报恩,动用关系帮她打探消息也是情理之中。
  于是只看向眼前之人,微笑, “这似乎暗示微臣要远离公主。”
  静和微微偏头, “细作,需要应付黑白两方的权力,看似处处受人牵制,腹背受敌。实则,却是处于天平中间,最能把控局势的砝码。我想往哪边, 本来势均力敌的局势, 便能往哪边偏。”
  封若书隐约猜到她的用心,问:“公主的意思是?”
  静和的眼神仍旧温柔, 透着胸有成竹的笃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