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夫妇日常_作者:画江(258)

2019-11-03 画江

    韩迁点点头,笑叹一句:“与你父亲当初答得一模一样。”
    当初长子韩端回答得这样流畅而准确,他还很是夸赞了一番呢。然而现在想想,不过是掉书袋而已。
    死读书,读死书,于官场仕途又有何益?
    韩恪年纪虽然不大,人却很机敏,听出祖父的话中并无多少夸赞之意,遂拱手认真地请教道:“敢问祖父,孙儿错在何处?此话又该当何解?”
    韩迁听长孙如此问,眼底闪过欣慰,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捋须问道:“你知道当初你叔父,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吗?”
    “叔父?”韩恪讶然抬头,不知道祖父怎么会突然提起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叔父来。
    老实说,从记事起,他看到传闻中那个恣意潇洒的叔父的机会并不多。
    听父亲说,小叔父十岁时被柳真人收为弟子,之后就一直跟随柳真人游历在外,只有年节时才会回京城与家人团聚。
    而即便是回京了,小叔父也是整日里打马游街、呼朋唤友的,在家里静坐的时候实在是少之又少。
    韩恪其实心里是很羡慕和向往这种恣意洒脱、快意人生的活法,不过,作为韩家的嫡长孙,注定了他从一出生起,就得像他的祖父、父亲一样,承担起家族的重任。
    “孙儿不知。”韩恪老实地摇摇头。
    韩迁也没有想要韩恪回答,闻言目光投向对面围墙边那株树叶枯黄半凋零的高大槐木,神情眷念又怅惘地追忆道:“你叔父当时和吏部尚书庄大人的嫡长孙打了一架,浑身挂彩地回来,我拿这句话教训他的时候,他正趴在那株槐树的枝桠上,眼神不服地跟我对质。”
    韩恪讶然看去。
    那株槐树吗?
    树高少数也得有六七丈吧,小叔父当时竟然敢爬到那上头跟祖父对质讲理吗?
    他记得父亲面对祖父的训责,总是乖乖地垂首听训,几乎从不敢反驳一个字的!
    小叔父真厉害!
    “对质什么?”韩恪忍不住有些激动,没有像往常一样乖乖地等着下文,好奇开口追问道。
    韩迁看了好奇又惊异的长孙一眼,非但没有责备,反而顺着他的问题回答道:“他说,明德、亲民、至善,不是面对挑衅时一味地服软退让,也不是在事后不分是非的什么过错都往自己身上揽,而是坚守正义对错,无愧天地良心。
    “……啰啰嗦嗦地说了一大堆,不过是不想去庄大人家里道歉罢了。”
    就像他在接到长女焚宫去世的噩耗之后,面对元嘉帝“隆恩浩荡的体恤”,被迫在家休假时的不服气是一样的。
    可惜,就像是当时幼子最终没能免去一顿打,并且被押着去庄府道歉一样;那时的他也只能跪谢皇恩,闭门不出,任由元嘉帝包庇赵贵妃祸乱后宫。
    无奈啊……
    人老了,经得事情多了,胆子就变小了,面对不公和不平,只能郁愤于心,苟且偷生。
    哪里还有少年人的劲直和冲劲儿。    韩恪满脸的惊讶和钦佩。
    原来小叔父不仅能爬树躲避挨打,还敢和祖父讲理对质啊!
    真是太厉害了!
    “那后来呢?”韩恪忍不住追问道,“后来叔父去庄府道歉赔罪了吗?”
    “后来啊……”韩迁无奈一笑,正要回答,就见有长随杨忠步履匆匆地前来禀报。
    “老爷,庄检讨说是有要事求见。”
    韩迁眉目一凝,问:“他来做什么?”
    韩恪也诧异地看过去。
    庄检讨名庄贤,如今在翰林院任检讨一职,正是吏部尚书庄瀚的嫡长孙。
    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
    杨忠躬身回道:“庄小大人只说是事情紧急,必须当面相告。”
    韩迁皱了皱眉,起身道:“带他去前厅等候,我这就过去。”
    杨忠躬身应了“是”,立即去办。
    韩恪见祖父有正事要办,自然也不敢再相缠问,立身拱手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