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如今禀明了小望之的身份,等待取证期间,小望之可就只能留在围场了,他们就想照拂也不能事事都照拂到。
谁知韩彦话才刚说完,就听有人在帐幔外跪请道:“奴婢可以替韩大人和皇长子证明。”
屋内的人闻言俱是一惊。
元嘉帝惊坐而起,宣召道:“快快进来!”
语罢,便见之前守门的内侍躬身进来,扑通一声跪伏在地,激动泣泪道:“奴婢证明,韩大人说不得不错,皇长子右边肩胛骨上有一块红色近圆的胎记!
“当初也是韩大人不畏生死,得端妃娘娘宣召入宫,救下皇长子,在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的相助之下,逃出宫中……”
韩彦闻言,示意小望之解下上衣,背对惊怒交加的元嘉帝,露出右边肩胛骨上的胎记。
那小内侍犹在激动啜泣禀奏:“奴婢和太后娘娘身边的李公公是同乡,有次替圣上送玉如意给太后娘娘,恰好听到小儿的哭声……”
赵太后为了保护好不容易得来的孙子,本来是要借故将他杀掉灭口的,是李公公替他求情作保,又说他是替元嘉帝去送摆件儿的,贸然杀了只怕会引人生疑,不如留他一命在元嘉帝身边留个眼线,赵太后这才留下他一条命的。
为了报答赵太后的大恩大德,韩彦带着小望之潜出宫禁时,是他提前得到消息,装作无意间透露消息,让元嘉帝亲自去逮已经逼得端妃纵火焚宫的赵贵妃,让对方急于应付元嘉帝,一时不能腾出手来追杀韩彦和小望之。
赵太后和王皇后这才能够顺利将韩彦和皇长子送出宫中,一路护送出了京城。
要知道,在后宫,出了赵太后和王皇后宫中,赵贵妃倚恃帝宠,只手遮天。
后来元嘉帝决定北上秋狩,赵太后提前得知韩彦的计划,便叮嘱他跟随北上,遇到事情照应着点,必要时挺身而出,替皇长子证明身份。
他一直等啊等啊,忐忑煎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心头的那块千金重石总算是搬开了!
小内侍浑身轻松,赵贵妃却又气又恨,差点没能维持住面上的镇定和恭顺。
百密一疏啊,没想到她多少大风大浪都过了,最后竟然会栽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内侍手里!
什么叫“端妃娘娘被迫焚宫自尽”“韩大人携带皇长子在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的帮助下潜逃出宫”,这一句句、一桩桩,分明都是冲着她来的!
皇帝敬重的妃子、皇帝的亲生儿子,谁有能耐让他们在后宫活不下去?! 亏她还打算放弃旧怨与之和解,甚至还在元嘉帝面前帮着端妃的孽子说好话呢,谁知他们竟然就这么报答她的!
既然如此,他们不仁,也不要怪她不义了!
赵贵妃心中暗恨,正待要说话,就听元嘉帝皱眉呵斥道:“逃出宫禁?你把朕的皇宫当什么了?龙潭虎穴吗?”
怒意冲冲,维护赵贵妃之意昭然若揭。
韩彦等人见状微微蹙眉,心中不满,却碍于元嘉帝帝王的威严和小望之认亲的顺利,没有吭声。
那小内侍却惊吓得连连磕头,一个劲儿地喊:“圣上饶命,圣上饶命……”
却不说自己方才说的不对,也不趁机历数赵贵妃的罪状。
作为御书房一个普通的小太监,此时又离着京城千里之远,不能求得赵太后庇护,元嘉帝和镇国公等人不论是哪一方,他都开罪不起,只能一个劲儿地求饶。
元嘉帝当然知晓赵贵妃在这件事情中充当的角色,毕竟当初要不是他及时赶去将对着烈火熊熊的延嘉殿得意狂笑的赵贵妃拖回合欢殿,只怕当时赵太后就借机抓住赵贵妃的痛脚,给她颜色看看了。
但是,知道归知道,眼下他这种情况,还不知道能庇护赵贵妃多久,只能先行将赵贵妃从这件事情当中给摘出来再说。
事已至此,元嘉帝毫不怀疑眼前这个孩子就是自己和端妃的亲子,大周的皇长子,也是唯一的皇子。
他不忍赵贵妃受到伤害,同样也不能第一次见面就伤了唯一的儿子的心,遂冲小望之和蔼温和地笑道:“即便是没有这块玉佩,没有小安子出面作证,朕也认得出自己的皇儿。这孩子,与朕年幼时颇为相似啊!爱卿,你说是与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