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赵太后激动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这么多年都没有消息,她还以为那可怜的孩子早就跟他苦命的娘亲一样离世身故了呢,不成想那孩子不仅一直都好好地活着,而且长成了如今这般俊秀沉稳的模样。
“古有程婴,今有韩卿家啊!”赵太后激动地感叹道。
赵贵妃闻言微微沉了脸,韩彦是程婴,难不成她就是狼子野心的屠岸贾吗?
元嘉帝也觉得赵太后和韩彦之间的对话对赵贵妃很不利,遂清咳一声,打断他们道:“母后,为正皇家血脉,还请您到内室查验,以正视听。”
孙长玉等人知晓元嘉帝是要他们放心,而眼下他们确实对此事颇有疑虑,所以闻言也不怕帝心不悦,立刻起身拱手附和道:“事关皇家血脉,还请太后娘娘验明正身,以正视听。”
小安公公这会儿连忙上前做请道:“殿下,里面请。”
说着话,悄悄地给了赵太后一个眼色。
赵太后见状,知晓小安公公早已经验证过了,这孩子确是端妃所出无疑,一时激动得直想落泪。
算起来,这孩子可比歧王跟她还要亲近。更重要的是,这孩子如今年纪还小,可比早已成年且城府深沉的歧王好“管教”多了。
尽管已经确知小望之的身份了,但是为了安抚孙长玉等人,赵太后还是领着小望之到内室做了做样子。
孙长玉等人引颈而望,期待又忐忑。
好在赵太后很快便领着小望之从内室出来了,一边走,还一边抹着眼泪儿慨叹道:“这孩子身上的胎记与端妃那孩子一模一样……可怜的端妃,要是泉下有知,只怕也能高兴不已呢……”
赵太后紧紧地抓着小望之的手,脸上满是怜惜和开怀。
小安公公便在一旁帮腔道:“当初张院判可是给圣上和皇长子殿下当众滴血认亲了呢!两滴鲜血溶合无间,围场上的诸位大臣都看到了呢!”
孙长玉等人即便是依旧对小望之的身份有所怀疑,在听完小安公公的话之后也就释然了。
当众滴血验亲呢,元嘉帝敢有这个底气,就说明这孩子的身份假不了!
他们如今最想知道的是,端妃究竟什么时候诞下的皇长子?为何这么大的喜讯却一直隐瞒不发?皇长子究竟因何被迫离宫…… 元嘉帝知晓众人会对这问题存有疑虑,但是他却不愿意赵贵妃因此而沾惹上是非,招来众人的怨怼斥责,遂抢在赵太后之前,轻描淡写地解释两句,便将此事遮掩了过去。
“皇儿早产,自幼体弱多病,幸有高人指点,说是不易对外宣扬,需得悄悄静养,免得受了冲撞,折了这孩子的福寿。所以皇儿甫一出生,便悄悄抱养到了母后身边。
“后来宫人看管不利,延嘉殿走水,恰巧皇儿当时被抱了过去给端妃看,慌乱之中,竟然意外流落出宫……
“后来幸得韩卿所救,一直养在身边,直到朕此次北上秋狩,才得以寻回失散多年的皇儿。
“此乃上天庇佑我大周国祚绵长!”
这段话漏洞百出,但是孙长玉等人皆是混迹官场多年的人精,又一向深知赵贵妃的善妒和狠辣,以及元嘉帝对其毫无原则地维护,所以尽管心中存疑,他们也没有再继续打破砂锅问到底,免得让君王下不了台,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讨不了好。
不管怎么说,在赵贵妃的辣手荼毒和元嘉帝的偏心偏袒下,能够有一个皇子幸存,在不久的将来,元嘉帝驾崩之后,不至于因国家无主儿陷入动荡不安,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就放心了。
至于后宫倾轧、争权夺利,这些皆与他们这些朝臣无关。
韩彦和舒予以及小望之,因为早就和元嘉帝达成了协议,所以这会儿听元嘉帝如此粉饰太平,也并不觉得惊讶难以接受。
倒是赵太后眼见着扳倒赵贵妃的机会就在眼前了,却又让元嘉帝三言两语给糊弄了过去,心中十分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前朝后宫,都是元嘉帝这个皇帝说了算。
验明正身之后,接下来就该是册封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