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夫妇日常_作者:画江(682)

2019-11-03 画江

    谢之仪还没等小安公公说完,就立刻变了圣旨。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接下来镇国公就该拿“矫诏”的罪名来反过来责问他吧。
    这反击来得还真快!
    谢之仪心中又急又恨,却也明白眼下不是生气恼恨的时候,他必须得在镇国公责问自己之前,想好脱身之计。
    好在出身寒微的他,为了往上爬得更高,早就练就了一副能屈能伸的本领。
    镇国公话刚一落音,谢之仪就立刻起身拱手歉然笑道:“正是如此。方才是我一心着急驱虏之事,心中着急,言语失当了,还请国公爷原谅则个。”
    虽然脸上笑若春风,仪度翩然,然而心中却很忐忑,生怕镇国公会揪着他方才的话不放——虽说他方才不过是“一时失言”,但若是镇国公真要抓住他这点错处不放的话,此时又在辽东军大营,只怕很难善了。
    镇国公与韩彦师出同门,更因辽东数年的相处以及从龙之功关系极为密切,对于他这个“孙长玉的人”,不免会存着忌惮防备的心思。    大敌当前,镇国公可没有心思跟谢之仪做这些无谓的争执,见谢之仪主动退了一步,他遂哼了一声,将此事揭过不提,说起鹞子岭埋藏的大量陨铁来。
    谢之仪虚惊一场,暗暗抹了把汗,心中庆幸不已的同时,对镇国公此举又是钦佩,又是不以为然。
    钦佩的是国家大义当前,镇国公从不曾像朝臣一般计较个人利益得失,而是万事以大局为重;不以为然的是,这么多年以来,镇国公虽然声誉日隆、皇恩渐重,但是本人和子侄亲族都因为他的不善言辞而苦守边地,吃尽苦头,不能回京安享太平。
    在朝为官,光是做得好可不够,还要说得好!
    看内阁首辅孙长玉与岳父陈有良和恩师章庭之的不同际遇就可知晓了。
    ——孙长玉凭借一张巧嘴,一路青云直上,做到了内阁首辅,甚至还在先帝驾崩前被钦点为第一辅政大臣,在朝堂上一呼百应。而陈有良和章庭之因为清廉耿介,一个因为身体有恙而早早退隐,就连专家儿孙也不能照拂一二;一个做了多年国子监祭酒,也依旧没能获得半步提升。
    转瞬之间,谢之仪心头转过万般念头,最后都化作歉然又赞佩的一笑。
    镇国公向来无心于这些朝争之事,见谢之仪知趣退让,也不管他是真心还是假意,便肃然说起正事来。
    “圣上在圣旨上说得明白,此番除了御敌于国门之外,还需调查清楚鹞子岭陨铁一事。眼下瓦剌暂且鸣金收兵,退回草原,而鹞子岭的陨铁也业已查明。剩下的,便是开掘铸造之事。”镇国公沉吟道,“不过,在此之前,必须要想方设法将脱欢安插在我大周的钉子彻底拔除!”
    若非有细作混了进来,脱欢怎么会对鹞子岭“神迹”一事所知甚详,并且暗地里调查了个清清楚楚,甚至不惜为此而发动大规模的入侵?
    镇国公想到上次脱欢以韩彦和被俘的大周臣民为诱饵,在雀子山从容布置,诱他送死一事,眉头就紧紧地皱了起来。
    那一次,若不是舒予和韩彦两个机智斡旋、奋勇破计,或许他已经葬身在脱欢的算计之下了。
    此次,定然不能继续容许脱欢的耳目继续存在!
    谢之仪对此当然没有异议。
    若是不能凭借军功获得晋升,那么何不以鹞子岭陨铁一事为契机,谋求提拔呢?
    再说了,孙长玉可还在京城等着他的“好消息”呢!
    “国公爷所言甚是!”谢之仪笑着附和道,又恢复了先前温润如玉、风度翩翩的儒雅做派,诚恳道,“不论是鹞子岭埋藏的陨铁,还是清理瓦剌细作,都已是刻不容缓!”
    两人遂就这两件事情认真商议起来。
    一旁的小安公公,见镇国公与谢之仪二人收起了先前的剑拔弩张,认真地讨论起鹞子岭“神迹”一事,不由地长舒一口气。
    他虽然站在康平帝与韩彦这一边,有心偏帮镇国公,但是此次北上宣旨却要受制于谢之仪,为了将来顺利返程着想,他可不想现在就把谢之仪得罪得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