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本正经的严肃小模样,看得韩彦哭笑不得。
韩彦心中暗自叹息一把,面上却正色解释道:“圣上只知那工部郎中周丘是孙首辅的嫡亲孙女婿,却不知道周丘此人襟怀磊落、正道直行,与孙首辅完全不是一路人。”
康平帝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连忙倾身道:“是吗?舅父快快跟我说说,那周丘为人如何!”
满朝文武、各地官员那么多,他这个小皇帝真正了解的不过就那么些个朝中要员或是贵家子弟,像周丘这样出身普通仕宦之家的年轻子弟,他不过是记得个名字罢了。
若不是周丘娶了孙长玉的嫡幼孙女,只怕他或许连这个人都不曾注意到过呢。
韩彦遂将他和周丘几次往来的事情说了,末了,十分中肯地说道:“周丘虽然是孙首辅的嫡亲孙女婿,但是对于孙家为了一家私利而罔顾家国的行径却十分看不过眼。要不是为了孙小姐,只怕他早就与孙家分道扬镳了。”
康平帝闻言十分惊讶,心中暗想,这个周丘倒是与韩彦一般宠妻无二,怨不得两个人能说到一块儿去!
韩彦若是知晓康平帝心中如此想他,只怕会哭笑不得吧。
“而且上次与周丘喝茶闲谈时,臣曾经试着问起他在工部的职事可还顺利。周丘虽然不好对外直言不喜工部郎中一职,一面辜负了孙首辅一番安排的美意,但是言谈之间提及,他所向往的一向是以才华谋略而著翰林院,而非工部。
“臣还曾问起他作为工部郎中,对鹞子岭掘铁铸兵一事的看法,得知他对此毫无兴趣,言谈之中,隐约透露出对孙首辅此番安排的不满。看来孙首辅想要让他未来取代谢之仪,只怕要面临的阻碍不小啊。”
谢之仪不愿意放权,而周丘不愿意被动接收。
两方的都不配合,这孙长玉的算盘,只怕要落空啊。
“哦,果真如此?”康平帝闻言欢喜地问道。
想到孙长玉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吃瘪模样,他就忍不住开怀不已。
自打登基以来,他这个年幼的皇帝一直活在孙长玉的阴影之下,若是孙长玉真的一心为国为民他还尚且可以容忍,或许还能真心钦佩,但是孙长玉擅权多是为了个人私利,这就让他不能容忍了。
就算是普通人,但凡是有点良心,都会为此而义愤不平,更何况是他这个肩扛江山社稷、深受其害的皇帝呢?
“事情不到最后,臣也说不准。”韩彦谨慎应道,“不过,以周丘的个性,即便是勉强同意跟谢之仪相争,只怕也不会在事后尽全力替孙家谋取私利。
“所以,不论是周丘和谢之仪在这场争夺中谁胜谁负,对于圣上来说都是利大于弊。”
周丘胜,则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全国家的利益;谢之仪胜,则他会从此对孙长玉心生忌惮,与之貌合神离。
若是前者,那么康平帝则可以松一口气,不必再时时刻刻紧盯不放,以严防孙家借由鹞子岭掘铁铸兵大肆敛取私利;如是后者,那么康平帝则可以趁机将谢之仪收归己用——一个才智过人、深谙朝政,而且尚未被朝堂的污浊完全染黑的人,将是大周中兴的绝佳助力。
韩彦将此中的道理解释给康平帝听。
康平帝闻言连连点头称赞,末了问道:“所以舅父之所以要在此时举荐周丘,就是想要在谢之仪在鹞子岭完全站稳脚跟,以及周丘彻底臣服于孙长玉之前,将他们的矛盾摆到明面上,让他们鹬蚌相争,咱们好渔翁得利吗?”
“然也!臣强君弱,为君之道,便在于‘制衡’二字。”韩彦笑赞道,“圣上小小年纪却敏捷多思,能够立刻切中要害,实乃大周之幸事也!”
如此,则大周中兴盛世可期,百姓安居乐业可盼!
康平帝接连被韩彦盛赞两次,心中激动不已,连带着脑子似乎也比平日更加敏捷了,闻言思索片刻,沉吟道:“既是如此,那这个举荐之人就不能是舅父,或者是任何与韩家亲近之人了。
“否则,以孙长玉多疑的性子,免不了要揣测舅父这样做的用意。如此,只怕会不容易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