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夫妇日常_作者:画江(796)

2019-11-03 画江

    为免狗急跳墙,康平帝特地先从孙氏一党的外围清理起,逐步才涉及核心。
    京城这边一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边地却远没有这么太平。
    王帐精锐一下子损失大半,这让脱欢恨不能即刻亲身杀进辽东军大营之中,将镇国公和韩彦千刀万剐了才好。
    他现在才想明白,为何之前一路攻下的村镇城邑大都物资短缺,原来根本就不是那些“战俘百姓”所谓的战争的缘故,而是百姓并物资早就都被辽东军转移了出去!
    没错,那些残留的“百姓”,并不是真正的边地百姓,而是由辽东军率领的民间义军,等到瓦剌王帐精锐一失陷,他们便趁着瓦剌军心大乱之机,拿着不知道什么时候铸就完毕的神兵利器,一举反攻,夺回了大半失陷的村镇城邑。
    可恨他当时被各部因粮草缺少而引起的人畜的大量伤亡着急得失了方寸,一时未能察觉端倪,这才最终落入了敌人的圈套!
    而眼下让脱欢忧患于心的,不止是蓄势待发、兵备强盛的辽东军,还有因王帐精锐失陷而蠢蠢欲动的瓦剌诸部。
    想到这里,脱欢又忍不住咬牙切齿,大骂韩彦狡诈。
    辽东军反攻成功的地方,负责镇守的不是王帐部下,便是与王帐亲近的各部,这让他元气大伤,而那些本就与他不睦的部落,此次却损失极少。
    此消彼长,如此一来,他想要制衡各部,就愈发地艰难了。
    与脱欢的气急败坏不同,辽东军上下却是士气大振,恨不能即刻便挥师北上,持神兵利器,将脱欢的脑袋割取下来才好。    “此次能够大获全胜,谢大人功不可没!”韩彦举杯向谢之仪敬酒,朗声笑赞道。
    谢之仪连忙起身,举杯相应,笑道:“我那些微末伎俩,如何能和韩大人这样胸中有大丘壑的人相比。不过是拾人牙慧、依旧行事罢了。”
    镇国公闻言摇摇头,笑道:“谢大人不必过谦。诱敌深入之计,固然是韩大人的主意,但‘一计不怕用老’,却是谢大人的智谋。若不是谢大人建议先攻打瓦剌王帐部下及与其亲近的各部,只怕还不能赢得眼下的局面。”
    周丘闻言,以点头笑应道:“国公爷此话有理。虽说这次咱们占了奇袭的便利,大获全胜,但是对上瓦剌王帐精锐,损失定然也不少。若是此时瓦剌各部一心,合力对外,只怕咱们应对起来也十分吃力。
    “可是眼下就不一样了。脱欢在这次战斗当中损失惨重,却依旧挂着大汗的名头;各部虽然臣服于他,却拥兵自重,如此,他们互相制衡、各自防备,就谁都不敢尽全力攻打咱们了。
    “如此一来,咱们也好借机将养,另行离间之计。”
    韩彦颔首笑道:“正是如此!”
    他和镇国公当时只顾虑故技重施难有成效,一心另想计策,却忘了情势一换,故技同样颇有成效。
    要不是谢之仪提醒,只怕如今还真得破费些周章。
    谢之仪见大家诚心夸赞,顿时心中大悦,胸中豪气涌荡,暗自心想,都怪他以前想错了,韩彦实在是那等心胸开阔,不欲专权之人,非但不会不能容忍后进,反而多方真心提携。
    等此次战事一了,别的不说,单是凭借督查掘铁铸兵的工程及此项军功,他回京定然也会加官进爵的!
    早知如此,他实在是不该一时糊涂,投了孙长玉的门下,徒费周折不算,还留下了“污点”——辽东军算得上是康平帝的心腹亲兵,对康平帝自然是忠诚无二的,所以京城孙长玉“倒台”的消息,一早就传到了辽东,以鼓舞士气,助战再揭。
    谢之仪得到消息之后,无比庆幸,自己当初因为了与周丘争权之事,改投了康平帝门下——虽然,不久他便知晓,周丘为人忠正耿介,并非孙长玉那等专意弄权之流。
    这么一想,谢之仪对周丘便有多了一分好感。
    “此次能够大获全胜,周大人亦大有功绩。”谢之仪起身举杯,朝周丘敬酒笑道,“若不是周大人殚精竭虑,日夜不息,只怕掘铁铸兵一事也未必能够及时竣工,助力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