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听了,抿唇笑道:“娘娘说笑了。圣上怎么会放着京城这么多的权门贵女不选,偏偏去挑那乡野女子为后?”
淮安王妃闻言摇摇头,笑而不语。
心里却想,刘家专出痴情的种子,远的不说,就单说先帝吧,放着一宫出身高贵、各有千秋的美人不理会,却甘愿为了一个奴婢出身的赵贵妃而受人诟病,甚至最后还为她丢了性命……
难保,康平帝不是一个这样的人。
二月底,康平帝在大朝会时提出自己意欲北上巡幸辽东,名号用的也是韩彦当初提及的视察两国互市与陨铁神兵两件事情。
皇帝出巡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康平帝尚未亲政,年纪又小,还是先帝唯一的子嗣,不容有任何的闪失,否则好不容易才创建的太平盛世,只怕又要转瞬间灰飞烟灭了。
又兼康平帝此次所去之地又是潜龙之所,这背后或许有什么更深的意图——譬如提拔亲信之类的也未可知。
所以朝堂上便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有那一心为了君王安危、江山社稷着想的,也有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的。总之,如康平帝之前所预料的一般,并不顺利。
好在这些年在孙长玉的训练之下,康平帝已经养成了应对挫折沉稳冷静的优良品性,遂耐着性子与反对的朝臣讲道理、周旋。
今日不同往日,如今康平帝在朝中已经颇有为人君者的威信,再加上韩彦等人的附和,所以虽然花费了些时日、费了许多周折,但是最终也在三月中旬通过了这一决议。
康平帝龙心大悦,当即定下四月中旬巡幸辽东,并指派韩彦与庄贤同行,命其携带家眷,王平率领御林军护卫,又将朝中诸事俱托给谢之仪总揽,又分派韩迁、庄瀚、狄栗等老臣辅佐,淮安王作为宗亲从旁督查。
消息传出,一时成为京城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自打康平帝北上巡幸辽东的相关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前来谢府拜望的车马便络绎不绝。
谢之仪却推脱不在家,悄悄从后门出去,径直往韩府而去。
谢之仪是真的没有想到,韩彦放着韩迁、庄瀚这样素有威望且与韩家关系密切的老臣不用,却独独推举他出来在康平帝离京北上之时总揽朝纲。
对于自己的才能,谢之仪当然是有信心的;但是论资历,却还远远数不上他——上次负责大周和瓦剌两国的议谈之事,已经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了。
谢之仪不知道韩彦到底看上了自己哪一点,才这样不计前嫌,一而再再而三地栽培举荐他的。不弄明白这一点,即便是位极人臣,他也总觉得心中惴惴,无着无落的。
所以,他偷偷出府,意欲拜望韩彦,一问究竟。
也是赶得巧,韩彦这日正好在府中和舒予商议要带韩忻和韩葭两个一同北上的事情,听到门上说谢之仪求见,他微微一顿,冲舒予笑道:“看来,我这个自恃才华、自矜自持的师兄,是真的被这次的任命给吓到了,所以愿意坦诚布公,跟我好好地谈一谈了。”
以前当然也谈过,譬如在辽东时要举荐谢之仪总揽两国议谈之事时,可那时是就事论事,至于一些推心置腹的话,双方却还各自都有保留。
今天,大约能一次说个透彻明白了。
舒予闻言玩笑道:“总算不枉费这些年来你的考察和指点。”
从谢之仪跟随先帝北上秋狩开始,韩彦就注意到了谢之仪,之后更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考察这个人,等到时机成熟了,又一再明里暗里地拉拢帮扶,一直将谢之仪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吏部侍郎,推举到如今在天子离京时总揽朝纲的肱骨之臣。
可以这么说,韩彦花在谢之仪身上的心思,只怕比花在她身上的还要多得多。
韩彦见舒予打趣他,便笑应道:“娘子此言差矣。我虽然在这中间起了些作用,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他自己肯努力、求上进,否则若是遇上阿斗一样的人物,只怕我就算是诸葛孔明在世都无济于事啊!”
一番话,说得舒予忍不住笑了起来。
韩彦也笑了,笑罢长舒一口气,冲扬眉乐道:“等到谢大人能够独当一面了,我便可以卸任归田,摆脱凡尘俗事,从此同你天南海北、纵横四海,做一对自由自在的神仙眷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