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送人出征,与数年前皇帝送荣王归藩相比,可谓是寒酸的很了。送行之人,多是几家将士的亲眷——皇帝接到战报后强撑着召见大臣安排驰援,几道圣旨还没有出勤政殿,一口血便吐了出来。
如今,宗室里几位有声望的亲王郡王,都在宫中了。
送走了定康侯等人,靖国公与阿琇一同回国公府。阿琇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大对劲。到底是什么不对,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直到父女两个回到了家里,温氏左看看右看看,竟然只有二人回来,顿时就吃了一惊,“初一呢?”
“初一?”靖国公摸不着头。他们一家昨日都住在了侯府,商定了今日一早起来后,他带阿琇一同去送定康侯,温氏带着初一回侯府啊。“他没有和你回来?”
靖国公脸色刷的一下子,变得惨白。
这孩子……不会是……
仔细一想,昨儿个初一确实乖巧得可疑。按照这熊孩子的性子,一定会吵闹着去送外公出城的。结果呢,好像还真是乖乖地听话,就去睡觉了。
“他,他不会是……”
温氏也想到了。
早上起来,靖国公和阿琇前脚出门,初一后脚就起来了,也没吃早饭,撒泼打滚地说要去追姐姐,一同送外公出征。
老侯爷走后,温氏要安排侯府中一些琐事,特意叫了侯府里最为妥当的老管家送了他去追靖国公父女。原以为,这父女父子的三个在一处,不会有什么意外的。
夫妻俩面面相觑,也来不及多说什么了,立刻叫人进来,一叠声吩咐赶紧着备车,要再去侯府。
结果,这车还没备好,侯府的二管家呼哧带喘的就来了。
进门就给温氏跪下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呈上了一封留书。
留书是初一写的。
温氏接过来一看,眉间就是深深地皱了起来。
留书上也没写别的,初一就是表示自己已经长大了,跟着外公学了这么久的兵法和武技,好容易有了机会,要同他外公,他四叔,他阿离哥哥一起,往北境去为朝廷效命了。
靖国公抢过来,只看了一眼,人就往后倒。 靖国公盼了多年,生了好几个闺女,才算有了初一这么个宝贝疙瘩,那是眼珠子一般地看着长大啊。可以说,别人家里头都是严父慈母,在沈初一这里,要反过来。寻常初一淘气了,温氏狠下心肠要教训,靖国公都是在一旁细声细气劝的那个。
好么,十岁出头的孩子,居然偷偷地追着人家上战场?靖国公连口气都没喘过来,就厥了过去。
“啊,爹呀!”阿琇正站在了靖国公身后,被砸了个正着。
不说别的,靖国公正经将门出身,长得还是很威武的。阿琇那小身子板儿,哪儿撑得住这么个人啊?
哀叫了一声,拼命地用脚蹬住地。幸而屋子里的丫鬟反应也不慢,一拥而上将靖国公扶着坐在了椅子上。
有机灵的丫鬟连忙跑去出倒冷水。
温氏看看丈夫瘫在了椅子上那副面无人色的模样,从头上拔下了一根圆头儿的碧玉簪子,准确地扎在了靖国公的人中上边。
阿琇在旁看着,觉得自己鼻子也疼了一下。
“哎呦……”靖国公被扎的疼了,悠悠转醒。丫鬟端着冷水快步跑进来,“太太!”
温氏示意阿琇从冷水中捞了布巾起来拧了拧,覆在了靖国公的脑门上。
一疼一冷的,再能晕倒的人也清醒了。
眼前黑雾消失后,靖国公眼泪就下来了,“初一这孩子……”
看看淡定的娘,再看看这流泪的爹,阿琇就往后退了一小步。
相较于靖国公的慌乱,温氏就镇静多了。
安慰丈夫道:“你也别太担心。温全是个老成的人,他跟在初一身边,不会有什么事。”
初一那孩子的性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想做什么,哪怕是打滚儿蹬腿的也要做到。尤其是在侯府了,因整个儿温家,也就他这么一点儿血脉了,那是如鱼得水啊。不说温老侯爷,就那些有了点儿年纪的仆从长随,一个一个的都对初一俯首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