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话声音不大,斯斯文文的,素净的锦蓝色褙子配着月白棉裙,通身上下只发间戴了支小小的金镶玉发钗,腕子上套了两只玉镯子。她细眉细眼,五官说不上多秀气,却胜在肌肤极白,哪怕是在屋子里背着光,脸上也几乎是能够看出一种莹润的光彩来。
“还是明珠懂事。”陈太太摩挲了一下侄女的手,再看看侄女脸上那份儿淡然细致的笑容,就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头叹了口气。她看着侄女长大,从前她是有意与娘家亲上加亲的。就只是老夫人与丈夫都没有这个意思,后来更是叫儿子娶了沈氏。这就叫陈太太觉得很是对不住这个侄女了,总觉得是将人闪在了半路,因此时不时的,便接了侄女过来小住,与女儿也一般无二了。陈太太甚至想着,等侄女出阁的时候,她做姑母也要厚厚地添上半副嫁妆才好。
许姑娘一笑,倒是不见寻常姑娘被夸奖后的羞涩,只是落落大方地说道,“姑母偏心我才这样说。表妹天真,心中有什么,嘴里也就说了什么,正是爽利的性子呢。”
正说着话,外头有个婆子匆匆跑进来回说,靖国公府的人到了,老夫人叫她过去。
听了这话,陈太太心里先慌了,一下子就坐了起来。
“来的是谁?”
她估摸着,该不会是沈二太太。那是她的正经亲家,不过据说是因着什么事情,惹着了国公府的老太太,这几年一直不怎么露面。
“是,亲家家里的老太太,大太太,三太太还有两位姑娘。”婆子想着沈家人进门时候的架势,腿都要哆嗦了。
“这是怎么说的?”陈太太一惊,这是来看病人还是来兴师问罪了?“不是说了,先不要把大奶奶小产的事情传出去么?莫非这是好事不成!”
不管怎么说,儿媳从她院子里出去就小产了,她就满身都是嘴也说不清楚啊。
她不喜欢沈家,总觉得那勋贵们地,从顾老太太到温大太太,两代当家主母都是将门出身,虽然说行事看着大气,却终究少了些女子该有的柔和与文雅。听说,温大太太是边城长大的,快要出阁的时候才回到了京城。边城那种地方,与蛮夷之地没什么区别,从那里出来的人,能教养的出什么样的孩子?
勋贵行事,多有跋扈之处。就像阿瑶吧,成亲那样久了不见有孕,她不过是略提了一句要给儿子房里放两个人,也是想着叫儿子能早些开枝散叶,阿瑶竟是咬着牙不肯。偏生儿子也顺着她,婆婆也向着她,就连丈夫都抱怨自己多事。这样强势的儿媳妇,哪家婆婆喜欢?
不过是小产了,半天功夫,娘家人就上门了,还指名让她过去,摆明了这是来者不善哪。
陈太太抿了抿嘴,“你先去回了老夫人,就说我从昨儿病倒了,如今身上还是有些沉重。”
沈家女人再强横,总也不能非要见个病人吧?
果然,顾老太太听说了陈太太病着起不来,也只是冷冷地一笑,周身气势愈发严峻起来。
陈老夫人甚是尴尬,心中暗气陈太太惹出了事情后便装病,当着顾老太太等人却又不得不为儿媳描补,“说起来,她心里也是难受。阿瑶出了事,她婆婆也是又心疼又着急,立时就倒下了。”
三太太快言快语,“可见亲家太太心疼我们二姑奶奶了。”
她话里的嘲讽丝毫不加掩饰。
陈老夫人还能说什么呢?叹了口气,看着顾老太太,诚恳地说道,“阿瑶从进门后,孝敬长辈,友爱弟妹,挑不出丁点儿错处。”
顾老太太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我得凭着良心说一句话,阿瑶这次小产,确是我们家的过错。昨日,不光是我教训了她婆婆,就是我那孙儿回来,也与他母亲闹了一场。”
她正色道,“我也知道,这些与阿瑶失了孩子相比,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只是亲家,还请看在我这张老脸上,劝劝阿瑶,莫要因此事伤了身子。她还年轻,日后总会再有孩子。”
听到这里,阿琇再忍不住,小声说道,“再有,也不是姐姐失了那个孩子了。”
她本就生得极好,是个难得的漂亮孩子,此时眼圈红红的,玉白的小脸上还挂着泪痕,看上去格外的可怜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