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见着她杯子里空了,叶韵宜拎起茶壶给她续了一杯,问:“我父亲上次来信的时候还说起,游老太爷最近多了一个爱徒,四处炫耀,想必是你儿子了。”
“琛儿信上没说过,我也不甚清楚。”对林琛的学业姜闻是没什么担心的,只她也没去过京城,便担心起另一事,“听说春闱的时间正是冷的时候,也不知道他到时受不受得了……”
“科举都要经这一遭,习惯就好了。”叶韵宜父兄弟弟全都走这条路,心疼也是没办法的。
姜闻当然也知道控制不了,就是话赶话说到这儿了,这也就是她,搁家里那两个想起来还不得抹眼泪。
“不说这个。”叶韵宜等姜闻看过来,对她道:“新知府姓刘,我虽说也不熟悉,但必定是要为他们接风的,到时候你要过来吗?”
这是说愿意为她引荐了,但姜闻现在不过是一介平民,认不认识新知府也就那么回事儿,便摇头婉拒道:“好意我心领,我就不过来了。”
叶韵宜也不劝,姜闻愿意来参加也可,不参加也可,都随意。
“不过林家有林大人,有什么事情也不用去找别人帮忙。”
冷不防叶韵宜突然提起林如海,姜闻的表情一瞬间还停滞了下,她确实是没什么其他想法,但架不住有那么一出事,难免就会有点儿特别的感觉……
叶韵宜见她不说话,有些好奇的出声道:“怎么了?”
“没有。”姜闻摇摇头,并没有把林如海的事儿说给叶韵宜的打算,就算是朋友,也不可能事无巨细的坦诚。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叶韵宜的小儿子常弘宣过来正院。常弘宣年纪小小却是个不苟言笑的,但他记得林琛哥哥的母亲,与姜闻请安时十分有礼,然后才又告辞。
“这才大半年的功夫,你这三小子就长这么高了!”姜闻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感叹:“小孩子身上最是能看出时光不等人。”
叶韵宜一听,好笑道:“你不是自诩自己年轻活力十足吗?竟也感叹起来了。”
姜闻是觉得自己挺年轻,但林琛都到了可以找媳妇的年纪了,这出去一趟,薛家林家的下一辈儿又出来了,她都开始被叫祖母,还能咋办呢? 而薛氏和徐氏等姜闻走了, 在家里收拾了不少的东西, 吩咐下人送去林家。
等到送礼的下人出去了, 薛氏还有些不甘心道:“这门亲事确实是好, 我在想, 若是林如海和闻儿能够亲自谈谈, 许是能谈拢也说不定……”
“先不说合不合规矩。”徐氏不赞成道:“咱们也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还是要闻儿她自己愿意。”
虽然长辈心态不希望孩子孤独终老, 但两个人说到底还是尊重姜闻的, 不然儿女婚事多少都是父母之命,她们若是强硬定下, 姜闻也是没有办法的。
只不过两个人在家里兀自遗憾着, 不曾想去送礼的下人回来的时候竟然还给她们带回了一位客人来。
“给两位夫人问安。”
薛氏和徐氏面面相觑,这位苏嬷嬷她们都在姜闻口中听到过,确实是有些面冷, 她此时过来,难道是……
姜闻哪里知道家里有人等她,从叶韵宜那儿回来,路上突然听到外头叫卖“糖炒栗子”,就很想吃,立即便让马车停下去买了三斤,准备回家她们娘三个一人一斤捧着吃。
到家之后她也没用下人拿, 自己抱着三袋儿糖炒栗子便回了正院, 嘴上还喊着:“娘, 母亲, 我买了糖炒栗……”话刚说了一半,一眼便见到了本来不应该出现在她家的人,微惊道:“苏、苏嬷嬷?!”
苏嬷嬷从椅子上站起来,冲着姜闻恭谨的行礼请安:“渊大奶奶安,得知您和两位夫人从姑苏回来,奴婢特来拜见。”
姜闻扯了扯嘴角,点点头回礼,随即想起自己怀里抱着的糖炒栗子,立即放到桌上去,又整了整衣服,这才道:“您来了多久了?”转而稍微带点儿埋怨的看着娘和婆婆,“苏嬷嬷过来,应该早点儿去通知我才是。”
苏嬷嬷替薛氏和徐氏解释:“是奴婢来的突然,自然不该打扰您出门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