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匈奴的交易,其实后来早就有了成例,舒云不过就是按照这个时候的情况,稍微修改了一番,然后就拿出来了。
朝堂上这些朝臣,别看除了张良之外,大家当初做过的最大的官就是县尉级别的小官吏,但是呢,一个个都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在舒云将自己的想法仔细解释了一番之后,一个个顿时都了然了,作为丞相,萧何站出来拍板了:“此事可行,既是如此,就该派人出使匈奴议和了!”
萧何这话一说,许多人就看向了陈平,事实上,在如今的朝堂上,说起能言善辩,另外还有善于外交的,其实就属于陈平了!陈平呢,名声一般,但是他这人是真的很能干,之前刘邦还是汉王的时候,离间项羽身边的那些重臣,还有游说其他那些诸侯王,都是陈平负责的,他干得很不错。历史上呢,也是他在平城的援军无法及时救援白登山的时候,派人去游说了冒顿的阏氏,争取了一定的时间,让刘邦等到了平城的援军,解了白登之围。
所以,一说到要跟匈奴那边议和的事情,大家就都想到了陈平。
陈平对此也很得意,他觉得自己如果是生在战国时候,大概也能混到苏秦张仪的位置,当初在家的时候,陈平还在那里遗憾呢,觉得自己一身所学,未必有用,毕竟,那时候天下已经一统了,像是陈平这样的纵横家的子弟,是真的没多少用武之地了!
可是很快天下大乱,陈平顿时就得到了机会,他先是投奔了项羽,结果呢,项羽这人,那真的是有人也不能用,原本韩信,陈平可都是看中了项羽的名头还有出身,觉得他是个能干大事的,就去投奔,然后呢,发现在项羽那里,压根就出不了头。最后呢,陈平投靠了刘邦,刘邦是个不拘小节的,哪怕有人在刘邦那里说陈平人品不好,但是呢,刘邦不在乎啊,刘邦自个人品也不能说很好,只要能做事,人品差一点,刘邦才放心呢,这代表着陈平有小辫子抓在刘邦手里,刘邦什么时候不高兴了,就能直接对陈平下手。
总之,陈平当仁不让地接下了与匈奴议和的任务,然后就开始准备起来了。 老实说,匈奴那里在听说汉朝有意议和的时候,其实是有些吃惊的。
匈奴人跟中原打交道的次数其实不少了,在匈奴之前,比较靠近中原的其实是义渠人,义渠人呢,一度对秦人是个很大的威胁,结果那时候秦朝也跟义渠议和,宣太后还直接跟义渠王生了两个孩子,当然,最后翻脸之后,宣太后压根没顾忌曾经的情谊,直接就将这个情夫给干掉了。
义渠因此灭亡,大部分融入了秦人之中,还有小部分呢,逃到了草原上,然后依旧过起了游牧生活,如今在草原上,依旧还有义渠人的后裔。
但是在匈奴本部那里,还真是没有收到过中原的国家多少善意,事实上,当年靠着草原的国家,无论是赵国,燕国,还是秦国,对于匈奴,一直是采取的比较强硬的政策。
匈奴人并非那种只知道征战的野蛮人,他们的生活之中也有结盟,也有背叛,像是冒顿,他当年就在月氏人那里做过质子,当然,他这是自己逃回来了,要不然的话,以当时月氏人和匈奴人的关系,冒顿自然是被月氏人干掉的命。
如今汉人想要议和,匈奴那边立马就议论纷纷起来。
之前跟汉人作战,哪怕王族乃至几个大部族并没有多少损伤,但是呢,损失这种事情,不仅仅是看的是明面上的战损,这里头还包括了别的什么,比如说,匈奴几十万人出征,每天消耗的物资那都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平常的时候,许多牧民都得忍饥挨饿,但是在备战的时候,大家就要放开了肚子吃奶干奶酪,如那等勇士还有贵族,就要吃肉。
哪怕攻下了大汉不少城池,掠夺了不少粮食财物,但是,这个对于匈奴人来说并不够,毕竟,大汉自个刚刚从战乱之中恢复过来,可以说,之前为了维持军队的活动,民间不过就是保留了仅仅足够生存的粮食而已,其他的,几乎全部被征收做了军粮。
而之后呢,长安那边一直在修建各种宫室,别的不说,未央宫和长乐宫之前不过就是起了个架子而已,许多宫殿还没有完工,而这些宫殿的建造,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自然,朝廷也从北方征调了不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