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汉_作者:榴弹怕水(1172)

2019-11-18 榴弹怕水

    由不得公孙珣胡思乱想,曾几何时,自己母亲与自己信中开玩笑式的那种‘世界线回归’的说法,似乎早已经被自己的成就所击碎,似乎早已经在与董卓、曹操、刘备、孙坚等人的谈笑风生中抛之脑后……可从去年许攸到来算起,好不容熬到了乱世开端,一切的一切却似乎全都回复到了一个诡异而又熟悉的线条之上。

    这是考验,还是戏耍?

    曹孙刘果然是天命之子吗?自己的野望、私心俱是虚妄吗?

    公孙珣仰头看向了飘洒着细雨的天空,一时失神。

    而就在头顶细雨依旧如牛毛般飘洒,不急不缓的滋润着辽西遍地绿野之时,忽然间,河对岸发生了异动。

    “是援军吗?”绝望中的戏忠惊喜莫名。

    不过,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确实是一股援军,很明显是一队夜间迷失道路,从北面他处成功渡河的汉军骑士,但却只有十几人,此时见到公孙珣被困在河东,居然不顾兵力悬殊,人困马乏,决死冲锋。

    而很明显,对岸乌桓兵马的骚动并不是因为这些人的出现,而是惊异于这些人的勇气。

    “何至于此呢?”河西的乌桓将领一声叹气,然后唤来又一名小首领。“你领二十个乌桓勇士,去公平一战!也好让对岸的大将军看看,我们乌桓人的武勇有没有退步……传令下去,全军不许擅自放箭,一定要让公孙大将军知道我们的诚心。”

    ——————我是一片诚心的分割线——————

    “胜败之事,兵家寻常也,昔武皇帝之神武,亦曾决死于弹汗山,受困于大凌河……故曰,山河之势固、兵甲之无常,莫衷一也。”——《子伯兵法》    ? 乌桓人的动作,公孙珣立在大凌河东的山坡上,看的清清楚楚,却依旧沉默不语,很显然,他对这种战斗并不抱太大希望……这不是母亲故事中那个动辄单挑的时代,虽然关张之勇,乃至于吕布之骁勇他早就见识过,也同样感到震撼人心,但他却可以保证,以关张之勇也不可能在没有补给没有营地的情形下以十余人逼退千余人。

    因为人会累的!

    可以想象,对面那个披散着头发不停下令的乌桓首领就是要用这十几个人来震慑自己,二十个白衣乌桓骑兵如果败了,他会再派一队人,再败了就再派……如此三番五次,总是要杀了这些人给自己看的。

    可怜大凌河畔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不是不能死,死人这种事情在如今这个时代太常见了,关键是值不值?

    那么到底值不值呢?哪怕是他公孙珣能因此逃出去也是值得吧?可如今这个局面便是他们全都死了,自己也逃不出去吧?

    牛毛春雨依旧在缓缓飘洒,不知不觉间公孙珣身上的铠甲、披风已经全部打湿,而对岸的战斗却已经在须臾间便开始了。

    隔河细细看来,来援的那股汉军不过十八骑,俱是普通汉军赤色直裾打扮,外套皮甲而已,为首者则有一领铁甲……这是此番出征时仓促选调骑兵时给予的制式装备,想来正是那些燕赵游侠。

    而对面,乃是二十骑白衣乌桓骑士……其中为首一人是穿着皮甲的。

    怎么说呢?双方的人与马应该很都很疲惫了,但汉军尤其疲惫,不过乌桓兵的装备明显差很多,这一波对冲,胜负未可知。

    两拨人刚刚列阵对峙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么想的,但仅仅是片刻之后,众人便停止了猜度,因为骑兵对冲,乃是一瞬之事!

    速度、力量、牺牲,成就了突骑的强大与血腥!

    十八骑汉军,自北而南,一次冲锋直接死了五人,但乌桓人却死了十三个,包括那名穿着皮甲的首领!然后汉军立即扔下长矛,拔出了腰中的制式环首刀,返身近战劈砍,剩余七名只有白衣的乌桓人无可抵挡,几乎是立即被砍杀殆尽。

    全程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而已,汉军赢得干脆利索,无可质疑,而死掉的乌桓兵白衣血染,格外刺眼。

    饶是早有所料,饶是知道这种胜负无关大局,饶是明白上来死了五个人对河西这一小股汉军来说损失比例更大,更显得乌桓人局势在握,可如此干脆的冲锋与杀戮还是让河东的汉军、河西的乌桓兵马与各路杂胡纷纷心生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