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走出官寺大门,甫一转身,公孙珣便忽然停住脚步。原来,之前杀人不少,此时官寺外的门侧,地面上居然满是血污。
公孙珣立在彼处,定定看了一会,却是不由幽幽一叹:
“那些人,居然以为我喜欢杀人吗?他们难道不知道,若我不杀人,将来为此死的人更多吗?”
身后诸多文武,俱皆无声。
而公孙珣也是失笑摇头,然后便昂首扶刀,直接踩过血迹而走。
—————我是尽力而为的分割线—————
“中平末,太祖既伐辽西返,至沮阳,大宴幽州诸功臣、两千石,兼会州牧刘虞,席中,召阎柔至,责其以胡兵入塞,令诛之,而虞不能止。州从事鲜于辅,素与柔善,乃避席请罪,尽言种种,太祖稍假辞色,然终欲诛之。阎柔大叹:‘党同伐异,顺昌逆亡,何言胡耶?柔岂畏死之人?’太祖怒,亦凛然对曰:‘北地一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汝既知之,何言此也?’乃斩。鲜于辅见之,以不能救故人,拜辞州牧刘虞,亦求死也。柔、辅既死,太祖遂取代郡乌桓,兼夺州政。”——《新燕书》。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纪 PS:感谢新盟主lighterjt……好像新盟主qq群里的昵称也跟光有关系……好奇……顺便二十四个盟主了……真心感激不尽。 公孙珣没有说谎,虽然不确定洛中到底是何局面,可他当日返回卢龙塞时就已经第一时间给洛中何大将军送去了平叛捷报,而如今更是送去了关于阎柔的处置结果。
这不是搞投机倒把,只是在按部就班履行职责而已。
大概五月下旬的时候,第一封正式捷报就通过官方路径送到了洛中,而此时的洛阳正理所当然的陷入在某个新的僵局之中。
当然会是在僵局中。
实际上,自从那位灵帝死后,整个天下就渐渐变了味道。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灵帝死后不久,局势就急转直下?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汉灵帝实在是太能作了,国家被他祸害成那个样子,所有人也都知道是他祸害的,偏偏又碍于他十几年天子的稳固身份,不能奈何。所以,当他一死,人心就瞬间有了一种失去束缚的感觉。
于是乎,董卓攥着兵马不去上任;于是乎,刘焉唆使张鲁隔断汉中,割据益州;于是乎,公孙珣一回师就撕破脸收拾了刘虞。
对应的,洛中也是一回事。
董重身死、十常侍倒戈向何氏、蹇硕败亡、董太后崩在永乐宫……天子死了不过一个月,他苦心为皇次子营造的保护膜便彻底消亡。但更讽刺的一点是,何进根本没有对皇次子本人动手的意思,自始至终威胁何氏权威的,其实都只是董重与蹇硕的存在。
换言之,灵帝的安排本身才是最大的问题,根子还是在那位死而不僵的天子身上。
所以,现在的问题其实出在何氏内部,或者说是何进与他的家人们之间出现了某些分歧。
须知道,解决了董氏的威胁,确立了何氏的权威,接下来,士人们理所当然的要求何进履行承诺,诛杀十常侍,而何进主持朝政多年,非常清楚士人、宦官、外戚的怪圈,也明白士人、宦官只能二选一,再加上外戚历来都是被宦官所击败,所以他的立场倒是非常坚定……可与此同时,掌握北宫的何太后,车骑将军何苗,却很轻易的就被宦官给拉拢了过去。
何苗倒也罢了,北宫实际上的主人何太后死活护着十常侍就很让人无奈了,饶是袁绍、荀攸、荀彧、许攸、郭图、逢纪、刘表、蒯越、卢植……等等等等吧,这些人的智力值加一块能爆何太后几十倍,但此时面对一个深宫女主,居然无可奈何。
何进这个当哥哥的都无可奈何。
于是乎,没办法,在所有人的劝谏下,何进不再犹豫,立即按照原定计划召外兵入洛!
当然了,这个时候肯定不是一上来就要撕破脸,此时何袁联盟所想的,还是以外来兵马恐吓何太后,逼迫对方就范为主……
没错,所有人都想到了撕破脸皮大开杀戒,但所有人却都没有真的做好准备。别看何进跟公孙珣写信,说什么九路大军,但其实那只是走程序不成的所谓后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