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角度来说,只要董卓——牛辅这个指挥体系在,那他们就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附属于董卓这个政治核心的军事体系,就是一个有活力、可以补充延续,而且还愿意听指挥的正式军队。
这样的部队,想指望像对付白波贼和匈奴人那样,通过一次两次的军事胜利来瓦解,太过艰难……按照那句说老了的话,想动摇董卓大局,只有攻入关中!
同样的道理,公孙珣的部队也是如此,河北那边不打到昌平,他在那个地方的政治势力是不可能垮掉的,这边的远征军不宰了公孙珣本人也毫无意义。
甚至还有袁绍,你不杀了袁绍,那以他的政治声望,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东山再起。
这就是所谓政治威信的可怕之处,这三个人可能还有半个袁术,跟天下其他的人不是一个阶层的,沮授那天对着袁绍的一番话确确实实是精辟至极——就是要利用这个先发优势,迅速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军政体系和军政集团,而一旦形成一个蒸蒸向上的严密军政集团,那对谁都是可以挺直腰杆子怼上去的。
而想要建立一个这样的集团,沮授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袁绍本人、人才、军队、地盘、名望。
天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可能说法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就好像一千八百年后那些人说的一样,领袖、干部、军队、财政、外交……不都是一回事吗?
所谓地盘无外乎是人口、经济,也就是军队后备力量和财政的意思;至于外交,汉末这年头当然不需要搞外交来确保局势的稳定,但他们却需要同样起稳定人心的声望与大义,而这一点,公孙珣正在努力争取,袁本初则生下来就有,等他叔叔和哥哥全家死光光后更是已经到头了!
所以……
“卫将军去了弘农,宛如自入彀中,这是天赐良机,可明公为何还是迟疑不定呢?”郭图立在成皋城一处大宅院中,正对自家主公袁绍恳切相劝。
至于袁绍,一身素衣头戴孝带,正立在院中一处四面开窗的楼阁之上,望着西面晚霞出神,此时闻的郭图再劝,却又缓缓摇头:“非是迟疑不定,而是千头万绪,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郭图本想再说话,却见到袁绍微微扶额,并侧过头去,情知对方不愿多谈,让他本人偏偏又不敢违逆这位‘明公’,便无奈告辞。
而其人走出这个院落,却又迎面撞上许攸许子远拿着一封书信之类的事物昂然而入,二人对视一眼,倒也懒得互相装模作样……一个根本没提袁绍此时听不进人言,另一个也没说自己来干嘛。
实际上,之前辛评、郭图专门选在逢纪在时堵住沮授,弄的许攸这个袁绍最信重的两位谋主之一都没来得及参与进去,他便干脆与这几个颍川来的人物撕破脸了。
就这样,二人心中各自冷笑且不说,一进一出之后,郭图自去城中寻自己亲故说话,而许攸也直入后院阁楼中见到了袁绍。
袁本初看到又一人进来,隐隐头疼又加重了几分,刚要打发掉对方,却不料,许攸来到阁楼之上,居然郑重其事对着袁绍大礼参拜,然后毕恭毕敬的送上了一封文书,并口称有罪。
“子远这是何意啊?”袁绍接过书信,尚且茫然不解。“何至于如此大礼啊?”
“回禀车骑将军。”许攸抬起头来正色以对。“在下有心想去投靠旧识卫将军公孙文琪,只是多年受袁车骑你的照料,不能不来辞行,而且此番路途遥远,我家人口也多,还望能借些钱来让我家人去昌平……”
饶是袁绍早有对方弄幺蛾子的准备,此时也不禁目瞪口呆,怔了半晌,赶紧去拆信,果然是一封言辞恳切的辞行书信,外加一个署了名的借条!
情势如此,虽然心理大概还是明白对方是来说最近的一些事情,可袁绍心里还是有些不安。
于是乎,其人只能上前扶住许攸认真回应:“子远,你我相交十余年,有什么话不能直言吗,非得用这种手段?”
“袁车骑以为我是开玩笑吗?”许攸甩开对方胳膊,正色而答,引得袁绍陡然变色。“以为我真不会走吗?我明白的告诉袁车骑你一声,若你过了今日还要犹疑不定,我就真要走了……不是我想负你,而是我家中有老小,若论私交,我固然可以随你坐而待死,可我死后家中老小谁来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