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汉_作者:榴弹怕水(1633)

2019-11-18 榴弹怕水

    审配连连摇头:“公仁想多了,你以为人人像你那样处处留手吗?清河那里我实在是无力,只是昨日突袭对方尾军,跟到清水畔的时候,是能清楚看到对方应该是留有断后之兵,在河对岸挖堑壕、建营寨的……”

    “桥烧了吗?”公孙珣忽然想起一事。“我隐约记得以前来此平黄巾,广宗城东面清水上是有一座桥的……”

    “没有!”审配再度摇头。“清水不比漳水,河流太小,渡河方便,并不在乎一座桥……那么事已至此,他们何必露怯呢?”

    公孙珣微微颔首,仍是有些犹疑。

    “那就从速吧!”就在这时,帐外忽然有人出声,然后引得帐中之人俱皆肃容。“如此犹疑,岂不是跟袁绍一般患得患失了?君侯,凡战五分胜即可,这可是你当年说的,咱们如今局势,又何止五分……更遑论,此时确实还稍欠一场胜仗,以裂彼军军心。”

    说到最后,其人方才进入帐中,却是多年停在昌平的吕范吕子衡,长史既然第一次开口参与军事,帐中诸人便多不言语了,只是望向公孙珣请他来定夺而已。

    不过,许多人旋即复又注意到了跟在吕范身后进入大帐的那个十一二岁少年,后者年纪太小,进入帐中本欲行礼,此时却囿于气氛,只能束手立在角落中,茫然相候。

    公孙珣同样注意到了自己亲儿子的到来,却是不以为意,只是稍作思索,便朝吕范颔首:“诚如子衡所言,军事最忌犹豫,此时不必避战……传令全军,养兵一冬,用兵却只在此数日,明日便过河破寨!以成大功!”

    众人纷纷俯首称命。

    —————我是不知道该不该鞠躬的分割线—————

    “文皇帝讳定,字子归,武帝太子也。后汉光和三年秋末,生于中山……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年十一,即负剑从征太祖于军中,时人奇之。”——《旧燕书》。卷三。太宗文皇帝本纪    “主公,大桥前方土垒已破,张将军与徐将军正驱骑兵火速进军,试图包抄敌军垒后大寨!”正月初十,上午时分,一骑翎羽飞驰而来,远远便高呼军情。

    “他们俩太着急了……算了……让高顺紧随过河。”伞盖下的公孙珣望着一目了然的河上情形却是微微蹙眉。“我在这里都看的清楚,敌营在彼,外有木栅,栅外有专防骑兵的大半人宽壕沟,须有步兵呼应才行。”

    “喏!”翎羽骑士未及下马便直接调转马头而去。

    “明公,清水狭窄,更兼初春水未涨起,搭建浮桥容易,不妨让人多建几座浮桥。”一旁荀攸忽然开口。

    “义公和正南去做!你们二人各领万军从左右两面五里外一起架桥,不要从此桥走,省的拥挤。”公孙珣立即颔首下令,对于荀攸总是冷不丁的提出一些很简单的却又很关键的建议,他已经习以为常,而且越来越敬服了。

    审配和韩当当即领命而去……他们也看到了桥上拥挤的场景和缓慢的进军速度。

    不过稍待之后,目送两名心腹下属各自分兵而去,公孙珣一边看着河东面营垒处已经爆发的战事,一边却在马上愈发没好气起来:“你们说,我怎么这么糊涂,竟然不从一开始便架设浮桥,以至于大军过河如此之慢?若是数桥并发,刚才直接便能骑步并出,直接冲入对方寨中,何至于像现在这样,骑兵零散过河,被人家乱箭射了回来……”

    “此事也属寻常。”田丰难得没有攻击自家这位明公,而是同样蹙额。“人之常理心,明明有一座完整的砖木硬桥在眼前,都只想着夺来便可,谁还想着再于初春寒水中辛苦架浮桥呢?”

    “君侯也不必太过自责。”一旁的吕范也放下手搭凉棚,转而笑言道。“我虽多年未履战事,可眼力还是有些的,刚才夺桥时彼方便殊无战心,只是据垒而抛洒箭矢,不敢肉搏,然后我方骑兵一旦突破土垒,他们便仓惶放弃河畔防线退入寨中;而此时守寨,也是类似情形,明明我军只有少数兵马渡河,他们却只是据寨放箭,不敢出寨接应……既如此,想来此寨也大概会一举而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