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建安六年夏,五月端午,在装模作样的外交手段不出意料的失利以后,燕公、卫将军公孙珣以徐晃、张颌为先锋渡河拔白马,大胜!
旋即,七日,其人便亲率邺下步骑一万出邺下,十一日便渡河至白马。
十二日,曹操派遣援兵将领夏侯渊引兖豫骑兵全军五千至白马,遥见白马旗而惊,连燕县都不敢待,直接便退守白马西侧的要地延津,以求监视黄河。
五月十七,曹操率前期集结的豫州兵三万至平丘,双方却反而进入到了诡异的沉默期。
但随着双方不停的调兵遣将,汇集兵力,双方绵延数千里的边境各处却开始大规模爆发遭遇战。
汉建安六年,昊天当空,天下大吉!
诗曰:
紫气飞空不自谋,谁怜龟勉匣中留。
西山猛兽横行甚,北海长鲸何日收。
星斗不堪供醉舞,蛟龙会看反重湫。
功成变化无踪迹,望断漳水百尺楼。
———————我是无耻的分割线———————
“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河,足断其流。”——《复奋武将军曹操函》。燕。公孙珣。建安六年五月于白马 本卷完
PS:半天没搞好,网络居然自己恢复了……
继续推书献祭《我真不是乌鸦嘴》,上次把名字写错了,尴尬。 建安六年夏,五月,随着公孙珣突袭白马得手,成功抢渡大河,早已经酝酿许久的战争以一种大部分人都能预想到意外方式拉开帷幕。
五月间,曹操先派遣夏侯渊率骑兵五千北出陈留,入东郡,试图救援,旋即又因为听说公孙珣亲自渡河屯于白马,便立即调度主力亲自北上,一面与公孙珣对峙,一面匆匆调集身后个州郡兵马,并催促刘表、刘备迅速支援。
话说,公孙珣与曹操,也就是中原与河北地段的天然分界自然是黄河,而黄河从洛阳三津往东,到泰山地区为止,这年头主要有五个大规模渡口可通大军。
自西向东,分别是酸枣城北面的延津、白马城北面的白马津、濮阳坚城自带的渡口、秦亭侧的渡口、苍亭侧的渡口。
其中,苍亭一开始就在公孙珣手中,但他并没有从苍亭渡河,也没有从受到遮蔽和保护的洛阳三津大规模渡河,屯集个十万大军后再引大军出洛,反而是突袭白马,并亲自引邺下、魏郡混编的两万余兵马前突屯驻在了白马城。
这种前突的攻击方式,固然是出人意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陷入到曹军早有准备的防御链陷围中却也是理所当然。
实际上,为了监视黄河和钳制白马,夏侯渊见到公孙珣的白马旗后,立即主动引五千骑兵进入到了白马西侧的酸枣胙城-延津一带,并就地下令东郡、陈留等地的郡卒、屯兵们向白马身前的燕县、瓦城、匡城、蒲城、长垣等各城聚集,以形成防御链,再加上乐进本身早就引八千本地兵马屯驻在白马东侧的坚城、大城、要地濮阳,这个时候的公孙珣身前其实已经有一个完整、坚固且具有纵深的防御链存在了,只是兵力明显不足而已。
而等到五月中旬曹操亲自引三万主力来到这条临时防线身后的平丘接管大局以后,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孙珣已经算是一面背水,三面被围了。
而且,兵力上似乎也陷入到了相对劣势——在陈留北部、东郡西部,也就河北、中原、旧司隶三地在黄河南岸的交界地区内,曹操屯集了近五万战兵、辅兵、民夫之流,三十万大军的六分之一已经到位,相对应的公孙珣依旧是那两万多邺下、魏郡混编兵马。
但是,曹操也好,两翼的夏侯渊、乐进也罢,根本没有动手的意思,反而格外紧张。
因为他们很清楚,只看中原东段这个局部战场,他们固然是有绝对战略优势,固然是形成了完整到令人惊喜的包围圈,但如果将战场范围扩大,实际上夏侯渊更西面的司州境内,程普必然有重兵藏在虎牢关后!
骑兵迅速,洛阳旧道与黄河水道,宽阔如斯,真要是动手,指不定谁比谁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