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珣继续蹙眉道:“那朝廷具体何日出兵呢,老师到底又是如何安排的呢?”
“出兵尚早。”刘宽轻松答道。“这种大兵事,需要堆积粮草、磨砺新征召的士兵,还要提前安抚乌桓和匈奴人,让他们到时候舍得下力气,为师估摸着……最起码要一两年才能成行,甚至于两三年。”
听到这里,公孙珣愈发对此战信心倍增了起来。当然了,也仅仅就是有信心罢了,他本人还是要尊重自家老娘的意思,留在洛阳当郎官与新郎官的。
“至于你的去处,此战无论怎么打,想来都是要走云中、雁门、代郡一条线的,所以我有意表你为佐军司马,去雁门辅佐使鲜卑中郎将臧旻……”
公孙珣瞬间面色不定了起来:“老师,既然是司马,不论是佐军还别部,可都是千石朝廷命官!”
“毕竟是边郡苦差,又不是内地膏腴之地的千石县令!”刘宽不以为意道。“你此番如此惊世之功,还是我的学生……千石又如何?怎样,你去否?在彼处连个几年兵,或许要去打仗,或许时局还会变化,仗也打不成,但再回来时,无路如何怕也能转个正经的千石县令了!当然,你若是不想去,那也无妨,我明日就给你补个三署郎!”
公孙珣抿了抿嘴,良久不言。
然而,眼看着坐在对面的大汉朝太尉自斟自饮,不一会功夫就要把半壶酒喝光的时候,公孙珣却是终于忍不住压低声音开口了:“既然都是千石、都是司马,能否请老师帮忙改成自领一部的别部司马?我兄公孙瓒须与那臧旻之子有些过节,在他手下,怕有些不安!”
刘宽拊掌大笑。
“珣特举勇猛知兵法,公车入洛,乃须臾不停,过私门而不入,直入太尉府中。乡中故人阳球在座,乃戏曰:‘君何其速也,忧得劣官乎?’珣慷慨曰:‘国家板荡,四海不宁,正当吾辈用命之时,珣正忧不得其职也,岂以名利患之?固求边郡军职,以效国家!’座中自阳球以下,皆正色避之。太尉刘公亦壮其言,乃表别部司马,出屯雁门。”——《汉末英雄志》。王粲 别部司马是一个秩比千石的官职。
所谓‘比’,其实有‘次于’的意思。
汉代制度,同样的官阶内用‘比’、‘真’、‘中’来进一步细化,而这个顺序是从低往高排列的……换言之,这是千石级别官员中最低档次的那种。
但是话得说回来,他就是档次再低,那也是个千石啊!你一个刚刚被征召的人,授予千石官位还想如何呢?这可是袁绍、曹操那种顶级官二代才有的待遇。
而且再说了,别部司马还是这个层次军官中少有的实权官职……须知道,所谓‘别部’二字,其实隐约包含单独序列的味道。
换言之,它是有部分独立指挥权的!
这里多扯一句,为什么一翻开史书就觉得,好像战乱年间的那些将军,是个人就都干过别部司马这个官位似的?其实,只要多想想就明白了,作为一名能上史书的将领,又在乱世中,你要没独立领过兵那也说不过去啊?
而回到眼前,千石任命、独立的编制,哪怕是太尉安排的,哪怕真正主导着朝廷运作的宦官不加以阻挠,哪怕是军务之名急速出京,那也是需要几天时间才能批下来的。所以,公孙珣干脆把公孙范扔到了洛阳城中等消息,自己则直接去了城外緱氏那里,却寻吕范了。
话说,这倒不是讲他和吕范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做,毕竟到了这个阶段,公孙珣要做的事情无外乎是给辽西那边写几封信,一方面是告诉公孙大娘自己一来洛阳就被‘宦游’了,没办法,只能去雁门赴任;然后再单独召唤一下程普,告诉对方自己现在有曲军侯的官位空缺,问他来不来……
实际上,公孙珣之所以不愿意留在城内只是不想和袁本初的爪牙打交道……据说,这些天的洛阳气氛可不是很好,听说党人正在股东公开上书求开党锢,这是情况未明之前能沾的东西吗?
不过,等真见了吕范以后,写那些信之余两人之间却也难免出现了一些‘分歧’——公孙珣想要吕子衡继续帮他驻守在洛阳,但后者却似乎并不乐意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