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一颗子弹贴着他的头皮略过,带起一串耀眼的血花。他的身体晃了晃,迅速低头,恰看见一名受伤的鬼子兵趴在地上,用枪口瞄着自己拉动枪栓…
“去死!”用尽全身力气,他将大刀掷了出去。同时迅速前扑。“砰!”子弹在距离头顶半尺远的轨道疾飞而过,于此同时,大刀家将鬼子兵砸了个满脸开花。
不想给鬼子兵第三次开火的机会,他踉跄着冲过去,试图结果此人的性命。还没等弯下腰,就看到另一波鬼子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向自己冲了过来。
“完了!” 他知道自己无法同时对付这么多敌人,冷笑着从腰间摸出一枚早就去了保险盖儿的德制手雷。这是他的最后杀手锏,足够拉着冲上来的鬼子兵同归于尽。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一串清脆的捷克式点射声忽然响起,冲向他的鬼子兵如同被冰雹砸了的庄稼般,陆续栽倒。
“大王……” 不用看,李若水就知道是王希声杀了回来,扭过头,正准备说几句责备的话,却愕然发现,自己身后空空荡荡,根本没有一个友军。
将头再度扭向日寇,他继续努力寻找那挺救命的捷克式。又惊讶地发现,鬼子兵的士气,忽然一落千丈。纷纷托着步枪,像受惊的乌鸦般东躲西藏。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捷克式的点射声宛若仙乐,听得他如醉如痴。被鲜血模糊的视线中,无数身穿灰布军装,头戴草帽的中国军人伴着轻机枪的点射节奏冲了过来,将沿途遇到的大小鬼子挨个放倒。 第四章 矢交坠兮士争先 (一)
“救咱们的人是八路!” 挎着受伤的胳膊,冯大器在路上一刻不停地碎碎念,“第十八集团军一二九师六八八团,团长姓李,跟你还是本家!”
“嗯,五百年前应该是一家。” 李若水迅速朝周围看了看,用极小的声音回应。“现在是奉了中央政府的命令,在外围背靠太行山拱卫第二战区的新指挥中心。昨天碰巧发现了鬼子有异调动,就顺手给了其一个教……”
“不是顺手,是听到枪声,专门赶过来帮忙的。否则也不会带着担架队和那么多药品。多亏他们来得及时,否则,咱们哥仨儿就彻底交代了!” 非常不满意于李若水的冷淡态度,冯大器皱了下眉头,再度大声强调。
“他们的草帽很有意思,树枝和干草都可以就地取材。伪装效果相当不错,小鬼子的殿后部队和炮兵,连警讯都没来得及发出去,就被他们给灭了!” 李若水皱了皱眉,继续顾左右而言他。“这一招,咱们完全可以学过来。特别是你的特战小队,光学德国人那套,未必服得了水土。得再结合点儿咱们中国的具体实际……”
“李哥,你今天怎么回事儿?八路救了咱们的命,还管了咱们一顿饱饭,你不感激人家也就罢了,怎么连提不想提?!”冯大器被他弄得忍无可忍,梗着脖子低声抗议。“蒋先生都跟延安那边握手言和了,你一个小破营长,装什么势不两立?!”
“可不是么,李哥,这可不像你的作为!” 王希声向来帮理不帮亲,也凑上前,小声数落。“当时我虽然没在场,可看看最后剩下多少弟兄,也知道如果不是八路及时赶到,你和大冯肯定在劫难逃。你……”
“这话到此为止,你们俩如果不想惹麻烦,就都给我闭嘴!” 李若水的脸色迅速发黑,狠狠瞪了两位好兄弟一眼,用极低的声音打断。“等会儿都给我下去传令,八路救了咱们的事情,回去之后,谁都不准说太多。还有你,王云鹏,别在那挤眉弄眼儿。你的二连,是重点防范对象,告诉大伙,嘴巴有点儿把门的,小心祸从口出!”
“这? 是!” 正在旁边凑热闹的王云鹏没想到自己遭了池鱼之殃,赶紧答应一声,落荒而逃。
“领军救了咱们那个团长姓叫李华民,宁都暴动的时候,在第二十五师做连长!” 扭头看了一眼满脸不服的冯大器和王希声,他用只有三人能听见的音量快速补充,“二十五师是谁的老班底儿,不用我说你们也应该知道!”(注1:宁都暴动,即宁都起义,孙连仲麾下二十五师一万七千官兵起义投奔红军。导致孙连仲的地位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