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未冷_作者:酒徒(369)

2019-11-25 酒徒

    李若水、王希声和冯大器互相看了看,认真地点头表示支持。然而,内心深处,他们却都清楚地知道,老徐的要求,恐怕注定又要落空。

    虽然老徐为了给他自己鼓劲儿,总是说二十六路军是老蒋的半个嫡系。但是,事实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从上到下,根本没有任何人,把二十六路军当做老蒋的半个嫡系看待。

    这一点,从台儿庄战役前,老蒋亲口向孙连仲将军许诺,“打少了一个补一个,打少了两个补一双”,到战役结束后,立刻将所有承诺都忘得一干二净,就能看得出来。

    而连续四五个月不闻不问,忽然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对二十六路军亲热起来,又是给人,又补充枪支弹药,也肯定不会是良心发现。

    俗话说,没事儿献殷勤,非奸即盗。

    很显然,国民政府马上又有硬仗要打,又需要有将领带着弟兄们去刚日本人的正面儿了,所以才忽然想起了二十六路军这支硬骨头来。

    这段时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频频给二十六路军幸存下来的将领加官进爵,也隐约证明了他们必有所求。

    而接下来所发生的一系列事实,更证明了,李若水等人的判断,绝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任命孙连仲为’第五战区第三兵团兼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并紧急调拨大量武器,壮丁,给第二集团军重整旗鼓之后的第六天,常凯申(没办法,否则发不出来)就向第二集团军发了亲笔电文,表彰了他们在台儿庄死战不退,舍身为国的战斗精神,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战斗中,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永世传承!

    紧跟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来电令,将宋希濂的七十一军调入孙连仲麾下,帮助第二集团军壮大实力。

    孙连仲接到命令后非常高兴,连忙布置酒席,准备给宋希濂及七十一军的高级将领们接风。谁料,还没等宋希濂带着亲信前来赴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第三道电令就已经发到了第二集团军总指挥部:急令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领麾下将士,开赴大别山,扼守日寇西犯通道。

    “去他奶奶的,我早就知道,国民政府没安好心!原来是赶着咱们去堵枪口!”命令传开之后,第二集团军上下,骂声立刻响成了一片。

    “可不是么,六月黄河决口的时候,咱们都快断粮了。沿途到处是瘟疫,染了病的兄弟们,一点药也弄不到,多少人死不瞑目?那时候,中央政府却连看咱们一眼的兴趣都没有,任由咱们自生自灭。而现在,需要人跟小鬼子拼命了,却又把咱们想了起来!”

    “就是,前一阵子,咱们要人没人,要粮没粮,就连子弹,都是从鬼子尸体上扒来的。那时候,军事委员会没给咱们送过一杆枪,一粒米,一个壮丁,而现在,大别山防线守不住了,却让咱们上去跟小鬼子以命换命!

    “现在中央怕没人能守的住大别山,就想起咱们了。早干啥去了?你倒是把给黄杰和桂永清的坦克打大炮,也给我们二十六军拨一点儿啊!”“坦克?要是二十六路军有坦克,咱们还用死守大别山。早就直接打回北平去了!”“哪里用得到坦克和大炮,要是国民政府早两个月给咱们这么些壮丁和枪弹,咱们趁着黄河泛滥,南北道路不通,可以横扫整个豫东。哪里用像现在这般,处处防御,处处被动?!”“汉奸,军事委员会里头,肯定有汉奸!”“不去,咱们打死也不去。有用的时候叫咱们奋勇朝前,不用了就扔一边,让咱们自生自灭?老子犯贱,才给把瓜子磕,就连命都许了出去!“……

    骂声一浪高过一浪,震得总指挥部的窗户纸嗡嗡作响。然而,来自底层的愤怒,作用也止在于此了。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铁青着脸倾听了片刻,依旧咬着牙,吩咐麾下将领各自带着队伍出发。

    前一段时间的重庆之行,让他非常心寒。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绝非记者的一句义愤之言。大半国土沦陷的惨剧,丝毫没影响到达官显贵们的夜夜笙歌。只要自己家里不缺燕窝鱼翅,他们就不会考虑前方将士的死活。

    为了让二十六路军浴火重生,孙连仲不惜舍了老脸,去拍军事委员会某些年青干部的马屁。明明可以用来给受伤将士买药,给残缺各部买枪支子弹的大洋,被他一包接一包地送了出去。每送出去一包,他心疼得都想吐血。但表面上,他却依旧得陪着笑脸,做出“君子有通财之义”的豪迈状,以求收礼者能替自己说一句好话,让军事委员会尽早兑现常凯申当初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