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君,让我来见证你们的荣耀!”资深记者冈部孙四郎再三确认守军依旧没有反抗之力后,立刻开始展现自己的职业素养。亲自扛着硕大的照相机跑到一线,冲着中队长池田次郎大声叫喊。
大队长一木清直,也把自己的指挥位置,推进到了距离中国军队防线不到二百米处,带着几分得意,大声命令,“池田,白刃战。明日一早,你和麾下士兵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天皇陛下的桌案上!”
“是!”一中队长池田次郎双腿并拢,感动得热泪盈眶。随即,举起指挥刀,跑向自己麾下的爪牙,同时嘴里发出声嘶力竭的叫喊:“全体都有,上刺刀!天皇陛下在看着咱们!”
“为了天皇!”整整一个中队的日本步兵,像疯子般停止了射击。将散发着幽光的刺刀套在了枪管上。
轻重机枪抬同时改变射击方式,由覆盖性压制,改成交叉掩护。除了机枪手、掷弹筒手和卫生员之外,池田中队的其余所有鬼子兵,共一百三十多人,怀抱着上好了刺刀的步枪,开始小步向前跑动。
起初他们跑动的速度并不快,队形也不紧密,依旧保持着与守军对射时,那种三四个人一组的方式。但随着距离中国军队的防线越来越近,他们开始向彼此靠拢,密密麻麻地组成了前后两排,像波浪般上下起伏。
“唔!”大队长一木清直满意的点头,然后挥手向二中队长山本雄一发出命令,“第二梯队可以投入了,一鼓作气,将所有中国人都杀死在阵地上!”
“是!”山本雄一答应一声,也高举指挥刀,率领另外一百三十余名鬼子兵抱着上好刺刀的步枪开始向前小步快跑。
上一轮强攻不幸踩中了地雷,让他和池田次郎麾下的士兵,都减员了足足一成多。这一轮,地雷已经被炮弹引爆得差不多了,他们无论如何要把先前吃的亏找回来。
“冲锋,为了大和民族!”望着波浪般起伏向前的四排人墙,资深记者冈部孙四郎兴奋得声音颤抖。就要到了,马上到了,目光投过照相机的镜头,他已经看到冲在第一排的帝国士兵放平了明晃晃的刺刀。
五十米、四十米、三十米、二十米,马上……
就在他即将按下快门的瞬间,一道粗大的火舌,突然从中国军队的防线中冒了出来。“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捷克机枪的声音欢快如歌,中间夹杂着汉阳造、盒子炮、各式手枪的伴奏,“乒!”“乒!”“砰!”“砰!”“啾!”“啾”……
雄壮的交响乐中,冲在第一排的鬼子兵,像收获季节的麦子般,被齐齐割倒。跟在后面的另外三排鬼子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丢下同伴的尸体,落潮般仓皇后退。
第三者 王兴于师 (九)
第三者 王兴于师 (九)
“小鬼子,去死吧!”冯大器侧转盒子炮,快速扣动扳机。
这是土匪当中经验丰富的“老炮手”才能掌握的绝招,充分利用了毛瑟式手枪射击时枪口向上跳跃的缺点,将其化作推着枪身平移的动力。复仇的子弹,在不到十五米的距离上,相继击中了三名鬼子兵,将其放倒在地,蚰蜒般翻滚,挣扎,最后绝望死去。
李若水紧跟在冯大器身后,也不停地开枪射击。他手里拿的是一只募集而来的马牌儿(colt),威力远不如盒子炮,但灵活性却有胜之。特别是在近距离作战时,几乎稍微偏转手腕,就可以改变攻击目标。一名持刺刀冲上来的日本兵被他一枪开瓢,四脚朝天栽倒。另外一名见势不妙转身欲逃,被他瞄准后脊梁骨开了一枪,惨叫着跌进了积满了雨水的炮弹坑,瞬间没顶。
袁无隅、赵小楠也跟了上来,一个拎着勃朗宁,另外一个左右手各攥着一颗晋造手雷。看到小鬼子近在咫尺,前者立刻半跪在地上,学着无声电影里的英雄模样,双手托枪迅速开火。后者则直接将手榴弹朝日军头顶砸了过去。
“啾、啾、啾——”子弹呼啸,却没有一粒击中目标,电影里的英雄动作好看,却不好用。两颗手榴弹将正在掉头后退的鬼子兵吓了半死,却没有一颗当场爆炸。晋造手榴弹需要拧开保险盖,拉动引火弦,然后才能丢出去制造杀伤。新兵在慌乱中,很容易遗忘第二步。而赵小楠,却是自愿入伍受训的高中生,资历比新兵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