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别胡闹!” 李若水狠狠瞪了他一眼,低声呵斥,“政委这么安排,自有他的考虑。我其实觉得兵工厂的工作不错,至少,在新式炸药投产之前,我不想下部队!”
“新式炸药?” 王希声又楞了楞,满脸将信将疑。
作为朋友,他太了解李若水的性格了。几乎能受得了任何委屈,从不把不满意的地方说出来,也不会表现在脸上。就这样慢慢积聚,直到哪天彻底忍无可忍。
已经在南阳“爆发”过一次,王希声可不希望看到李若水今后再一次“爆发”。更何况,他自己眼下已经非常深地融入到了根据地这个大家庭,知道这边很多规矩都跟重庆大不相同。任何人如果对上头的安排有意见,都可以主动找领导提出来。只要说得有道理,领导通常都会欣然接受,并且过后绝没有给提意见者穿小鞋的事情发生。
所以,王希声宁愿去跟苏政委“吵架”,也不愿意李若水强忍心中委屈,去做兵工厂的工程师。在他看来,那不仅仅对李若水指挥能力的浪费,也会给其他前来投奔八路军的旧军官,做出一个坏的榜样。让后来者误以为,八路军的心胸,与重庆那边的军队一样狭窄。
“对,新式炸药,你放心,我不会骗你!我去了也不是做工程师,而是主管技术的副厂长。我已经研究出一点眉目了,如果能让工厂组织大规模生产,今后,不光是你们这些距离总部近的大队,就连热河那边的战友们,我都能让他们不再使用黑火药去啃鬼子的炮楼!” 怕的就是王希声乱给自己抱打不平,李若水迅速坐了下去,摊开书籍。“并且,成本比黄鱼炸药还便宜一半儿!”
说着话,他又迅速从旁边搬过来一个板凳,请王希声坐下,然后非常耐心地给后者解释,“先将熟石灰和植物油按比例混合,水解出甘油。接着对甘油进行硝化,从而得到硝化甘油。最后,再把硝化甘油与木炭、脱水硝粉混合,制成仿朱迪生炸药……”
“植物油有那么大的威力?乖乖,我以前念的书,真都念到狗肚子里头了?” 王希声也是大学生,根本不用费太多力气,就弄清楚了李若水的“发明”切实可行,顿时忘记了刚刚说过的话,吐着舌头大声感慨。
“应该说,这是知识的力量!” 李若水笑了笑,轻轻点头,“并且,这仅仅是第一步。打小鬼子,不一定非得上战场!接下来,我还可以根据书上的资料,做出第二步,第三步,甚至更高级的炸药。今后,哪个小鬼子再认为咱们是土八路,咱们就让他稀里糊涂上西天!”
说着话,他的眼睛开始闪闪发亮。年青的面孔也因为兴奋,洒满了阳光。 “如果真的能敞开了供应,并且造价像你说得一样便宜。” 王希声也兴奋地直搓手,红着脸大声憧憬,“下次再去炸鬼子的据点儿,我就一次用它四个,两个专门用来炸炮楼,另外两个用来炸墙。”轰隆“一声,墙倒屋塌,将鬼子和伪军全直接砸死,直接结束战斗!”“瞧你那点儿出息!“ 看不得王希声一幅叫花子突然捡到金元宝般的模样,忍不住笑着数落。
笑过之后,又忍不住轻轻叹气。不来八路,不知道八路有多穷。来了之后,才知道自己在二十六路军时那种“苦” 日子,对八路军来讲,已经是奢侈。
在二十六路军,大伙平素最恨的是,手头缺乏重火力,经常坐视战机的丢失徒呼奈何。而在八路这边,连步枪子弹都得省着使,步兵炮和榴弹炮大伙儿基本见都没见过。特别是晋察冀军区这边的游击队中,将士们每次外出作战,配给的子弹都不会超过五颗。
小鬼子给游击队取名叫做“三枪八路”,可不是什么空穴来风。为了保证即便进攻失败,也有能力且战且退,游击队每次袭击日寇,往前打上三次齐射,就会展开白刃冲锋。哪怕明知道将士们的拼刺技巧,远不如鬼子精湛。哪怕明知道一场冲锋结束,即便取胜,自家也会死伤惨重。
没有弹药,没有大炮,有的只是血肉之躯。就凭着如此简陋,甚至可是说是寒酸的条件,晋察冀根据地从1937年十月到现在,面积也扩大了三十余倍。队伍从最初的两千干部战士,变成了现在八万游击大军。不算敌我之间的缓冲区域,光是完全摆脱了日伪统治,建立地方政府的地带,总面积就接近二十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县城四十余座。(注1:这是史实,从1937去到1945,晋察冀根据地总控制县城108座。面积四十余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