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打出经验来的学兵团将士,果断放弃外围阵地,迅速躲进第二道防线。小鬼子的武器精良,战术却极为死板,对于学兵团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们来说,总结出日军在进攻前的行动规律,简直像喝水一样简单。而针对性的策略,也被学兵们迅速总结了出来。那就是,听见炮声就撤,听见重机枪声立刻开始返回阵地,听到“鬼哭狼嚎”声,则立刻开枪射击!
这一次,大伙的经验和智慧又发挥了出色作用。几乎不怎么需要周建良这个团长操心,弟兄们就已经在几个临时推荐出来的连长带领下,撤到了安全位置。紧跟着,众人就开始擦拭武器,收拾子弹和手榴弹,准备重返战壕。
“轰!” ”轰!” “轰!” 爆炸声接连不断。
泥坑里的雨水,被炮火迅速烧热,冒出了滚滚白雾。破碎的沙包,连同周围的尸体一并飞上半空,然后被分解成一块块烂泥和碎肉,四散坠落。昨夜被雨水泡透了的木材,居然很快就被炮火重新烤干,点燃,橘红色的火苗伴着蓝色的浓烟,在白雾中跳跃起伏。而在浓烟与白雾之上,却有金色的阳光穿透云缝洒了下来,刹那间,璀璨夺目。
“呸!”周建良抬手擦了一把脸上的泥浆,笑着抱起了重机枪。只要这把老伙计还能发威,他就有信心再让小鬼子碰个头破血流。而周围的学兵们,则开始整理绑腿,收拾大刀片子。按照大伙先前总结出来的经验,鬼子在炮击之后,会用重机枪开路,然后开始步兵冲锋。万一用子弹无法将他们击溃,接下来难免会来一场近距离肉搏。对付小鬼子的枪刺,二十九军的传统就是大刀片子。
想当年,二十九军在古北口,就是凭着这种原始的大刀,砍得鬼子屁滚尿流。
就是在那时,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响彻长城,响彻华北,响彻整个中国。
他们一边忙碌,一边耐心等待。
等待炮击的结束,等待给日军步兵来一场迎头痛击。
他们不但有热血,还有头脑和智慧。他们无论学什么都快,并且能以最快速度学以致用。
然而,当炮声渐渐停止之时,他们却没听到熟悉的重机枪声。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十几只贴着膏药的飞机,从乌云后钻了出来。粗大的双层机翼下,一整排航空炸弹闪闪发光。
注1:一五零口径重炮。大正四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炮弹重量36公斤。
注2:前一段时间出差太频繁,所以耽误了更新,抱歉。从周一起,尽量每天更新,直到下次出差。 第四章 修我戈矛 (三)
“不要动,隐蔽,注意隐蔽!”周建良的脸色顿时变得煞白,不顾被日军飞机发现的危险,挥舞着胳膊跑向周围的袍泽,“全都隐蔽,躲进树林里去,躲进树林里去。第一道防线咱们不要了!”
“隐蔽,隐蔽,向后撤,撤回树林,撤回树林!”冯洪国留下来的精锐卫士,还有大伙临时推举出来的连长、排长们,也纷纷扯开嗓子大叫,唯恐战斗经验欠缺的学兵,因为一时冲动,成为日寇飞机的猎杀对象。
非常幸运的是,周建良的担心根本的情况,根本没有出现。做为这个时代极为稀缺的知识分子,学兵们虽然战斗经验不够丰富,见识和眼界却远远超过了普通人。发现远处的天空中出现了日军飞机,大伙儿立刻就放弃马上返回第一道防线的打算。互相提醒着,分散开来,就近寻找遮蔽物,不给日军飞机创造有利条件!
“到底是读过书的,脑子就是够用!”周建良长出一口气,抱着机枪跳进附近的一个炮弹坑,身子顺势在泥浆里滚了滚,瞬间与脚下的大地融为一体。
冯大器、袁无隅和赵小楠等人,也照葫芦画瓢,纷纷抱着枪械在泥浆里翻滚,一个个迅速变成了泥葫芦。
日军的飞机居高临下,杀伤力惊人。但飞机上的小鬼子,却必须用肉眼来寻找攻击目标。分散躲藏的学生兵,让日军的飞机很难找到密集杀伤对象。而战场上大大小小的弹坑,此刻又因为积水的原因,变成了一面面“镜子”,不停地将阳光向天空中反射。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