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戏老鼠,乐趣不在于享受后者血肉的甘美。而是在于欣赏后者一次次逃脱无果,在死亡边缘挣扎翻滚时的绝望。作为长期驻屯于华北的生力军,鬼子兵们都深谙此道,并且在一次次主动挑起的摩擦当中,积攒了足够的经验!
果然不出他们的预料,两名陷入重围的中国菜鸟军人被激怒了。其中一个身材矮胖的,忽然扭头对另外一个喊了一句含糊不清的命令,随即,迈步向前冲去,明晃晃的刺刀,在前冲的过程中,化作一道闪电。
“吆——”鬼子兵们的狞笑声,戛然而止。因为所掌握的汉语有限,他们没有听明白袁无隅喊的是什么。却从两名中国菜鸟随后的表现上,看到了玉石俱焚的决然。正对着袁无隅的鬼子兵果断后退,同时晃动刺刀,吸引袁无隅的注意力。另外两名位于他左右的鬼子兵,则迅速转身,从袁无隅的侧后方发起了反击。
所有配合都像教科书般标准,标准到剩下的六名鬼子兵,甚至懒得再上前补位,冷笑着停住脚步,在旁边看起了热闹。
三对二,三点夹击,对首尾难顾,胜负根本没有任何悬念。
然而,令他们惊诧的是,那个矮个子中国菜鸟,竟然对来自侧后方的攻击不管不顾,大吼着继续追向自己面前的对手,刺刀再度化作了闪电。
“呀——”存心戏弄袁无隅的鬼子兵,不得改变战术,认认真真地开始格挡。他的选择非常真确,然而,速度却慢了半拍,力道也没有用足。下一个瞬间,袁无隅的刺刀,冲破了格挡继续向前,直直地刺进了他的小腹。
“啊——”挡在袁无隅正面的鬼子兵,被刺刀捅了个肠穿肚烂,惨叫着死去。与此同时,紧在袁无隅身后的贾邦昌,双手各自抓住一把刺入自己身体的刺刀,一声不哼,含笑而逝。
袁无隅给他最后的命令是,“护住我的后背!”,小鬼子们没听明白,他却听得清清楚楚。
他做到了,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注1:三零式刺刀不像后世的军刺,刀身是扁的,更像一把匕首。三八式步枪长1.275米,配上三零式刺刀,整体长达1.7米。非常适合拼刺。而日军平时训练当中,拼刺也是重点科目。 “老贾——”袁无隅扭头,刚好看到贾邦昌缓缓倒下的身影。嘴里立刻发出一声野兽般的悲鸣,迈开双腿,直奔胡同口。
这个动作,出乎在场所有敌人的预料之外。非但堵在胡同口看热闹的鬼子小分队长和机枪正副射手被吓了一大跳,位于他身后的八名鬼子兵,也被晃了个猝不及防。
“彼を止める!”鬼子兵们大声咆哮,恳请小分队长和两个机枪手封堵袁无隅的去路。占了便宜的中国菜鸟士兵想逃,他们坚决不会准许。只要小分队长和正副机枪射手稍微迟缓一下此人的脚步,他们就能以最快速度追上去,从背后将中国菜鸟士兵捅成筛子。(注1:彼を止める,日语,拦住他!)
他们的提醒非常及时,位于胡同口的小分队长和机枪正射手,虽然来不及开枪射击,却分别抄起了三八大盖儿和机枪通条,机枪副射手没有可供肉搏的兵器使用,则将两个空弹夹抓在了手里,准备在关键时刻丢出去,给中国菜鸟致命一击。
只可惜,他们错误地估计了袁无隅的勇气。
发现最后一名袍泽阵亡之后,袁无隅根本没打算逃走,而是果断选择了以命换命。身后的鬼子兵有八个,他想换也换不回来。但胡同口的鬼子兵却只有三个,并且只有一杆刺刀。
冲过去一起死,此时此刻,袁无隅的想法简单而又直接。胡同口的鬼子小分队长是军官,军官价值高于士兵。这笔“交易”,不亏!
双腿拼命加速,双脚落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作为一个电影公司的少东,他平素摄入的营养,远超过了这个时代的普通人,也超过了身体的实际需要。因此,肩宽背阔,跑起来像一列失控的货车。而正堵在胡同口的鬼子小分队长,则继承了东洋农民矮小单薄的特点,高度只有他的三分之二,厚度不及他的一半儿。
如果是远距离开枪对射,或者纯粹比试拼刺的技术,袁无隅都会输得毫无悬念。但是,当他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想着跟对方同归于尽之时,体重和身高的优势,就彻底弥补了技巧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