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钮祜禄氏嫁给十七弟,不但毫无生养,连侧福晋生的孩子都给害死了。
想到这事儿,胤禛心里就厌恶得很,朕怎么可能将钮祜禄氏指给十七弟?
看到太后那副不满的样子,胤禛叹了口气,道:“皇额娘的侄孙女,朕打算将她指婚给奉恩辅国公达礼。”
太后听了,脸色这才稍微好了些。
太后飞快扫遍所有赐婚名录,不由一怔,“皇帝打算把贤妃的母族妹妹指婚给贝子明海?”
太后不由沉吟片刻,问道:“这件事贤妃知道吗?”——其实太后是想问,这是贤妃吹的枕边风吗?
胤禛道:“此事朕还未告诉贤妃。”
听了这话,太后心里酸溜溜的,贤妃连求都不曾求,皇帝就把贤妃一个堂妹指婚给贝子!哀家嫡亲的侄孙女去只是指婚了个奉恩辅国公!
胤禛若是知道太后所腹诽,定要不满,这乌雅如茵相貌粗陋、举止放纵,赐婚奉恩辅国公已经是很坑害人家了。倒是恬儿的这个妹妹,为人和善,从不惹是生非。许给明海有何不可?
一时间,太后暗暗酸了一会儿,却发现这上头只是些指婚宗室的名单,正白旗都统之女伊尔根觉罗氏许给愉郡王弘旺,光禄寺少卿之女索绰罗氏赐婚三阿哥弘昀——这些倒是在她意料之中,皇帝视若愉郡王若己出,自然要指婚高门贵女,至于三阿哥……皇帝是厌恶了齐嫔了,虽然已经下旨解除齐嫔禁足,但三阿哥病弱、四阿哥不得皇帝喜爱,自然不能给三阿哥赐婚门第太高的福晋。
只是……这上头并没有“上记名”秀女。
凡事留宫的秀女,分“记名”和“上记名”,“记名”是留着赐婚,“上记名”是留为嫔妃的。
太后笑着说:“皇帝只给总是赐婚,怎么还没有选好留下侍奉自己的?”
胤禛沉吟了片刻,恬儿那样爱慕朕,总是泛酸,还是少留几个吧,便道:“除了年遐龄之女,其余的皇额娘做主选了两三个便是。”
听了这话,太后有些惊讶,“怎么才留这么几个?皇帝后宫少,此番选秀,合该多选几个才是。”
胤禛摆了摆手,“还是算了,女人多了麻烦就多,这点皇额娘您再清楚不过了。”——先帝后宫是何等混乱,太后也是经历过的。
然后太后老脸却嗖地又难看了起来,活像是被谁扇了一巴掌,紫红发胀,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女人多了麻烦多?哀家也是女人,难道哀家也是麻烦?!
胤禛打量着太后那突然不悦的脸色,有些不解,“皇额娘您怎么了?”
太后气得鼻子都歪了,你好意思问哀家怎么了?太后鼻孔出气哼了一声,“哀家这个麻烦哪里敢怎么了?!”
胤禛一脸古怪之色,朕什么说太后是麻烦了?只不过——太后的确是个麻烦人物,而且不是一般麻烦,是大大的麻烦!朕必须时时刻刻提防!
胤禛摆手:“朕没有这个意思,皇额娘多心了。”
太后心中恨恨啐了一口,若不是为了小十四,哀家岂会这般忍着皇帝?!
深吸了几口气,太后才压下了怒意,“既然皇帝让哀家选几个充实后宫,哀家这几日叫人仔细观察汇芳馆,倒是有几个质素上佳的。”
说着太后让福嬷嬷将一份单子呈给了皇帝,“这上头的秀女,都是端庄规矩的,模样也上佳。”
胤禛随意扫了一眼,却发现上头居然列了十几个秀女的名字,不禁咋舌,若按照太后原本的意思,只怕要全都留下了!
忽的,胤禛从名单上发现了有眼熟的名字。貌似是先帝后期所赐的格格……
于是胤禛顺手便将参政道之女海晏圈上了红圈。
太后笑着说:“这个秀女不错,名字意头也好,皇帝住九州清晏,她名字里也有个‘晏’,也算是有缘了。”
然后,胤禛又随便圈定了满军旗知州之女纳喇氏以及汉军旗一个拜唐阿之女兰氏。
所谓拜唐阿,就是各衙门里一些无品级的小吏,然而这种小吏却不是谁都能当的,得是在京文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在外文官按察使以上、武官总兵以上,从这些人的子孙中挑选充任。也就是一群官二代,若是不学无术,老爹又寿终正寝了呢……那就只能做一辈子的拜唐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