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阿济格刚覆灭曾经不可一世的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没想到才过去一个月左右,就在这里栽了如此大一个跟头,这让火爆的英亲王如何接受?如何自处?
如果不是帐下亲兵和众将劝说,阿济格恨不得亲自率领所部所有兵力直冲新军阵营。
只有足够新军的鲜血才能够洗刷耻辱,只有唐宁的人头摆在他英亲王面前,才能解心头之恨。
“殿下,新军不是闯军,唐宁手段层出不穷,他不用盾牌,居然用从未听说的铁网拦住我军。战马冲不开,战刀斩不断。不可意气用事,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啊……”
“是啊,殿下,从长计议。我军已经连败几场,士气低落,再用兵实为不智。”
“是啊,那铁网既然如此难缠,再行强攻,实为不妥。”
不止是汉将,即便是蒙军将领,甚至是满八旗的将领,皆不赞同再行用兵,不少人甚至认为野战已经失败,建议退回应天府据城而守。
阿济格勉强接受不会立即再向新军发起进攻,但他不会承认自己失败,所以退守应天府的建议,自然是被他否决了。
是夜,博洛终于因伤重不治而亡,悲愤的死去。
堂堂一个贝勒,阿济格自然不想让他流落在外,不会将他草草收葬。
于是命人连夜准备上好的棺材,将博洛的尸体收敛进去,准备留待他日运到京师,这也是算是给博洛最后的体面吧。
至于那些八旗子弟,即便他阿济格心有余,但力不足,只能就地处理了。
翌日,清军果然消停了,没有再主动发起进攻。
第三日亦然如此,唐宁便知道清军应该是不敢再轻易发起进攻了。
唐宁自然不会就这样与其对峙,直接道:“既然鞑子已经吓破胆了,那就该我们主动出击了。”
这次,没人反对唐宁的意见,唐宁通过实战证明了他推行的战术是有效的。
随即,新军拔营起程,首先将阵地周围的铁丝网收起来。
这些铁丝网可不是一次性的,将其卷起来,用运送物资的骡马车运走,下次还可以继续使用。
这些工作可以交给工兵和民夫,唐宁直接带着作战部队向着清军阵营开拔。
阿济格虽然没有出兵再战,但派人关注新军动向是必须的,所以新军一动,他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唐宁改守为攻,已经主动靠近我军,我们该如何应战?”阿济格问向众人道。
“以不变应万变,我军以步兵在前方摆阵等待敌军来攻。骑兵置于后,待敌攻阵力竭,再从两侧杀出,攻敌两翼,敌必败。”尚可喜建议道。
这个战术得到不少人赞同。
“我倒是觉得,在敌距我方十里内后,找寻时机,趁其立足未稳,派出精骑发起突袭。敌必乱。”吴三桂建议道。
“不妥,听闻新军极重阵形,且其获取战报能力非常强大,我军想发起突袭,实为不易。如果是陷阱,我军将得不偿失,对士气的打击会更大。”
吴三桂的建议立即被其中一些将领反对,他随即不再言语。
说实话,以阿济格的性格,他更喜欢吴三桂这个战术,但反对声音太大。
更重要的是,如果按照吴三桂的战术,最好是派出满八旗精锐骑兵。
但是,只能胜,不能败,如果败了,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先不说对士气的打击,已经为数不多的满八旗对其他降军的威慑力将大为削弱,这些人要是在这紧要关头起什么不好的心思,那就非常危险了。
沉默了一会儿,吴三桂又继续说道:“诸位有没有想过,新军火器强大,还有那些先进的火炮,杀伤力巨大。”
“我方若兵力聚集被动防守,新军动用先进火炮,有多少步兵可供消耗?”
“唐宁为了炸死博洛贝勒,发射了近十颗威力巨大的炮弹。如果这些炮弹落到我步兵军阵中,会死多少人?活着的人,还能坚守阵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