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即便存了保存实力的心思,就不应该把实力消耗到这里,朝廷各派势力的争斗才更加危险。
阿济格还算有些良心,没有立即率领满八旗独自离去,而是将命令传达下去,先将骑兵收拢回来后,这才准备撤退。
对撤退的举动,满蒙军队都是赞同的,心中最悲愤和无奈的,就只有尚可喜了。
因为他的兵力以步兵为主,这一撤,他的步兵势必要被丢下,阿济格也是这么做的。
他尚可喜的兵力本来就不是很多,战斗力也不如吴三桂的关宁军,连续战斗已然损失不小,如今要是再丢下步兵不管,他尚可喜就只剩下两三千人可用了。
堂堂三顺王之一的智顺王,手中只有两三千人,能干什么?这智顺王的名头还能够留存吗?以后还能得到清廷的重视吗?
但是,即便再不愿意,尚可喜也只能咬牙赞同了,因为阿济格、明安达礼等人都目光怔怔的看着,戒备的意思很明显。
可以说,尚可喜是被“押”着撤退的,他被要求仅率领十几个亲卫跟在阿济格一行人,然后随同阿济格等人一起撤退,直接将他与他的部队隔开了。
在此关头,他尚可喜要是被看出有任何不轨的举动,别说他智顺王的名头,恐怕连自己的人头都要随时不保。
尚可喜心中一声长叹,不得不佩服吴三桂对时机的掌握和行动的果决,向新军投降的一步棋,算是走对了。
“隆隆隆……”阿济格率领不到一万五千的骑兵调转方向,准备向着应天府的方向撤退而去。
是的,来时的六万兵力,回时只剩下一万五千不到了。
这其中除了突然反叛的吴三桂一万五千左右的关宁军,其余的,几乎都损失了。
当然,这其中包括了准备丢弃的尚可喜部七八千的步兵,这些步兵既然被丢弃,接下来的命运,不是投降新军,就是被歼灭而是逃散,损失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正在清军将后队变前队,调转阵形要撤退时,突然,“咻咻……”的尖啸声传来。
“轰轰轰……”的恐怖爆炸声响突然在骑兵阵营中此起彼伏的响起。
大地在震颤,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巨大的气浪将战马和骑兵掀得七零八落。
一时间天昏地暗,仿佛末日降临,很多人都失去了方向,战马不受控制的四散逃蹿。
正在调头时的阵形本就有些混乱,此时变得更加混乱了。
“保护殿下,快撤,快撤……”阿济格身边亲兵焦急的大喊着,但他们的声音迅速的被剧烈的炮声淹没了。 唐宁突然动用德式大炮轰炸阿济格,是考量过的。
如果阿济格不是选择撤退,而是继续留下来与新军对战,除非是锁定阿济格等少数几个主将的位置,否则的话,唐宁是不想动用德式火炮的。
但是,阿济格要逃跑,那就不一样了,即便无法炸死阿济格,他也要趁机尽量的消耗清军骑兵的实力。
因为他清楚,自己的步兵,是追不上阿济格的骑兵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要尽量的削弱满清两白旗的实力。
清廷朝堂上的猫腻,唐宁自然看得很明白,当初就是他亲自抄笔在《明报》上将清廷一些人的复杂关系给公布于众,给清廷造成了不少的麻烦。
虽然并没有见到最想要的结果,但无形中自然加深了一些人之间的芥蒂。
如今,多尔衮把持着朝政,很多人心中自然是不满的,但无奈多尔衮实力太过强大。
不光是他那能征善战的三兄弟,两白旗牢牢的掌握在他的手中,另外还有两黄旗、正蓝旗等各旗都有一些人支持他。
所以,很多人虽然不满,但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表露出来。
但是,多尔衮的实力虽然很强大,却并不是压倒性的,不然的话,当初的皇位,就是他多尔衮的了。
如果能够尽量的削弱多尔衮牢牢掌握的两白旗的实力,让另一派的实力缩小与多尔衮的差距,甚至是超过他,这对多尔衮自然是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