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反对,因为明安达礼也是出身科尔沁,其现在早已经投靠了新军,并配合新军对盛京发起了攻击。
这么长时间,盛京被新军占领的消息,科尔沁、察哈尔各部恐怕已经知晓。
对草原上的各部来说,他们归顺大清,也只是对强者的依附,并非真正的从内心上臣服,他们只臣服强者。
现在,大清连陪都盛京都被占领了,而他豪格率军七万千里驰援,又以惨败收场。
在这种情景下,草原上各部会生起什么其他心思,当真的不好说。
别说所谓的联姻,在利益和生死存亡面前,那些许感情牵扯就是一个笑话。
如果前往科尔沁,哲里木盟会不会投靠新军,联合新军夹击八旗军不好说,但有不小的可能性会冷眼旁观。
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大清这支精锐也失去了最后一条生路,最终只有灭亡一途。
经过一番衡量,豪格最终还是决定采纳后面一条建议,放弃从西北进入科尔沁,改为西南方向经察哈尔进入关内。
沿途之上,还可以向察哈尔各部寻求支援,即便各部也是冷眼旁观,不至于断了后路,还可以继续向南退走。
于是,豪格不再耽搁,立即撤退。
不出意料,吴三桂的关宁军又像狗皮膏药一般粘了上来,更可恶的是,其中还有尚可喜部,明安达礼的蒙军。
显然,为了截住自己,唐宁已经将其所部骑兵全部都派了出来,让关宁军的兵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其中甚至还混杂了配备神兵的新军,让关宁军更加嚣张、有恃无恐。
只要自己敢停下来,亦或是派出大量队伍去阻击,新军便毫不犹豫的用强大神兵进行疯狂射击。
这种神兵对密集冲锋的队伍来说,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是噩梦。
现在大清精锐只要一遇到这种神兵,士气就会立即逐降一大截,已经被打出了心里阴影。
而如果只是派出少量队伍,或是将队伍分散开来,又不关宁军的对手。
所以,豪格只能一路疾逃。
如果能够一路逃下去,倒不失为一条出路,但是所剩的物资越来越少了,即便是尽可能的压缩,也只剩下一天了。
豪格也几次派出队伍去收集物资,甚至是不惜劫掠。
为了防止关宁军分兵去追击,豪格还特意分几个方向派兵。
面对这种情景,关宁军却不管不顾,就死盯着他豪格的主力。
那些派出去收集物资的队伍,不管是通过什么手段,也确实各有收货。
但是,等这些队伍回来的途中,吴三桂则立即分兵去攻击。
豪格不得已,又派兵去支援,双方几番大战,清军输多胜少,最终只有极其少量获得物资的士兵逃回,杯水车薪。
付出的代价与收获相比,相差太大了,所以豪格不得不暂停行动。
这还不是最煎熬的,不吃饭还可以忍一忍,不喝水那是真的难以忍受。
其实在茫茫草原,并不缺乏水源,但是,吴三桂等人显然也很清楚水源的分布,只要一靠近水源,他们就加快速度。
如果敢停下来取水,关宁军就会迅速冲击过来,一副要决战的姿态。
在这种情景下,即便关宁军的总兵力依然只有他豪格手中兵力的一半左右。
但是,除了人数,其他各方面都不占优势的大清精锐,已经没有任何战胜对手的信心了,所以只能匆匆撤走,再想办法偷些水,真的可悲至极。
这样的队伍,还能成为精锐吗?豪格感觉自己似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以眼下的情况,连草原都出不了,更别说撤入关内了。
在此之际,吴三桂派人给豪格送来了唐宁的一封亲笔书信。
其实,这封信唐宁早就写好了,只等豪格走投无路时,再派人送给他。
这样的话,这封信才能发挥到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