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傻也知道所谓正统的弘光政权只是一个傀儡,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与鞑子亲密合作,还要拉拢他一起背叛好不容易稳定的应天府政权。
这是要陷他何腾蛟于不义,这是在毁坏大明根基,他怎能答应?
是的,他确实对唐宁将大顺军从他手中抢走有些不服气,有些不舒服,但不至于与大义混为一谈。
不至于因为这点不舒服,就去毁坏大明的根基。
如果应天府被覆灭,那大明不亡也亡了,想靠弘光帝恢复大明正统,基本不可能。
所以从道义上,他放弃了私利,放弃了心中的些许怨气。
一旦大西军选择东进,到时候不是他何腾蛟与其里应外合,而是会联合新军一起给他们设下一个圈套。
如果刚一出川,就在湖广掉入了圈套,大西军等主将还敢相信其他代表弘光帝的人吗?
这是一方面准备,另一方面,江北的新军也随时可以调动十多万军队回防,至于说清军各部想要将他们拖住,那根本不太现实。
清军几次大战损失巨大,现在只能拒城而守,即便新军抽走一二十万军队,他们恐怕也没什么胆量发起主动进攻吧。
所以说,张献忠和孙可望抱以希望的东进行动,除了能让清廷获得喘息之机,给江南地区造成破坏之外,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罢了。
不过,张献忠和孙可望已死,事情暂时便告一段落了,两人被刺杀的消息也迅速的传开。
应天府方面自然是大为欣喜,而清廷和弘光帝,则大为震惊,其大小官员又变得更加谨慎了,不敢轻易抛头露面,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突然飞来的一颗弹丸给打爆了脑袋。
还别说,情报局的行动队已经准备在京师制造一些事件,好好的警告一下那些卖国求荣的嘴脸。
《明报》公开的刊登应天府方面组建的锄奸队,对一些人公开发出格杀令。
于是,半夜三更经常能够听到枪声,一些王府中,甚至突然掉下一枚枚炮弹,搞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
这一次不同以往,应天府搞的动作颇大。
由于京师的清军大量外调,守城的兵力都略显不够,想要全城搜捕锄奸队的队员,基本不太现实。
现在锄奸队的名头,都能够止小儿啼哭,那些心里有鬼的人,更是心惊胆颤,低调了很多。 多尔衮没有想到张献忠和孙可望就这般被刺杀了,让他的计划一下子泡汤了。
他还不死心,又派人与主事的李定国联系,但李定国对他们的态度就冷淡多了。
李定国从一开始就是反对与清廷有任何瓜葛的,现在,张献忠和孙可望又因此事而死,对清廷自然就更加讨厌了。
如果不是手下有不少人叫嚣着要为八大王报仇,李定国恨不得直接率军北上,一直打到京师去,完成八大王未完成的事业。
至于有些人感情用事的嚷嚷着要报仇,他自然也是不会同意,这个时候与新军全面开战,自己岂不又成了另一个李自成?
虽然两人都姓李,但他李定国可不想自己成为李自成第二。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他哪里也不去,一方面安抚人心,一方面加强练兵,并促进四川的发展,任由外面风风雨雨。
而在这个时候,唐宁亲自给多尔衮写了一封书信,大意是说,事情已至此,关外他手中的满人俘虏,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用了。
关外地广人稀,也不是他唐宁久呆之地,所以……
书信中的威胁意思很明显了,唐宁的忍耐已经快到极限,随时会将关外满州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变成一块白地。
他多尔衮可以报复呀,你现在不是和弘光帝穿一条裤子吗?自认将江北归还给弘光朝廷,已经与弘光朝廷结成盟友。
既然是盟友,唐宁在关外下黑手,你总不至于拿江北的无辜百姓出气吧,有种杀到江南去啊。
多尔衮顿时感觉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