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现在的彼得大帝还没有出世,以后的历史如果受到他唐宁的影响波及到了罗刹国,这个大帝很可能永远不会出世了。
这都是后话,现在也不是他唐宁需要担心的。
唐宁清楚,罗刹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还是在东欧,但此时的东欧,正有几个连罗刹国都很忌惮的大敌,波兰立陶宛王国、瑞典王国和克里木汗国。
波兰立陶宛王国现在好像正进入内乱时期,然后慢慢就会衰落。
正史中,趁波兰立陶宛王国内乱几年衰落时,罗刹国趁机介入并入侵。
但那是几年之后了,如果在那个时候对罗刹国动手,对大明来说,自然是最有利的。
但唐宁不想再等了,也觉得不能再等了,毕竟现在的罗刹国不是彼得大帝时期,更不是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
如今的罗刹国在东欧几国中都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也就能够欺负欺负分裂的蒙古部落。
面对这样一个国家都要顾前顾后,还要等几年之后的一个有利机会,那他唐宁干脆闭关锁国,哪里也不要去了。
于是,唐宁立即派出两去队伍,一支由艾能奇率领一万五千人驰援不里牙惕,其中骑兵五千,步兵一万。
另一支由高一功率领两万人驰援漠西蒙古的土尔扈特部,骑兵七千,步兵一万三千人。
现在,不里牙惕部和土尔扈特部已经归顺大明,罗刹国侵占的土尔扈特部的领土及掠夺的人口和财物,就相当于侵占了大明的疆土,掠夺了大明的人口。
大明自然有足够的理由向罗刹国发兵,之所以一共才派遣三万多兵力,主要原因是现在还只是边境冲突,不是双方的全面开战。
而且罗刹国入侵的兵力也不是很多,就派遣的这些兵力,也比罗刹国入侵的兵力多,这也是唐宁对罗刹国的一种试探。 入侵的罗刹国军队是以哥萨克骑兵为主,不得不承认,世界公认哥萨克人是非常优秀的骑兵。
正史中,康熙年间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俘虏了一些哥萨克骑兵。
清军见识到了哥萨克骑兵的战斗力,清廷不惜花费重金将这些人养起来,让他们与满八旗有同样的待遇,可见清廷对这些人的看重。
拿破仑曾说过:“如果我的部队里有哥萨克骑兵,我会用他们席卷整个世界。”
但拿破仑也不得不承认,哥萨克人虽然是优秀的骑兵,但是他们不守纪律,也不愿下马作战,从而限制了他们在战场上的发挥。
而且,这些人对无辜百姓也是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不管敌友对其都非常痛恨。
唐宁还了解到,哥萨克人的优势是轻骑兵,最青睐的武器是长矛、马刀。
当然,现在的他们也配备了火枪,火绳枪。
而此次唐宁派出的军队,也是精锐,特别是骑兵主要由原来的八旗军、关宁军和蒙军组成。
双方之间之前没有正式碰面,都是精锐,所以也无法确认究竟谁胜谁强。
但有一点唐宁可以确认,自己这边的火器肯定要强于对方,首先在火枪上,己方现在是以燧发枪为主,而对方还是火绳枪。
火炮方面,己方已经有了专门的野战炮,而对方连野战炮的概念可能还没有。
最先与哥萨克骑兵遭遇的是艾能奇部,因为不里牙惕部与中原的距离要近得多。
在不里牙惕部骑兵的带领下,艾能奇来到敌人经常活动的区域。
在长期的侵略中,哥萨克人占据着越来越大的优势,再以其残酷的秉性,越来越嚣张,所以没太掩饰自己的行踪。
艾能奇没有大意,先派人摸清了哥萨克人的一些底细,然后从容布置。
显然,哥萨克人根本没有预料到不里牙惕部请来了强大的援军,两千哥萨克骑兵与明军撞了个正着。
不过,艾能奇为了以防打草惊蛇,将队伍分成了两支,在不里牙惕骑兵的率领下先绕行到敌军侧后方。
而他自己亲率三千骑兵,五千步兵主动去迎战,此时两千哥萨克骑兵遭遇的就是艾能奇亲率的八千兵力。